多尺度视角下电子信息产业空间转移过程与机理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基本信息
批准号:41201123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3.00
负责人:高菠阳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央财经大学
批准年份:2012
结题年份:2015
起止时间:2013-01-01 - 2015-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朱波,李铭,李玉龙,孙心亮,杨澍
关键词:
新兴工业工业布局地理信息系统质性研究
结项摘要

The classic theory of industrial transfer assumes that industries move from one country to another when the factors that have supported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of the former are lost. However, the huge spatial variations and regional differentiations of China make the sub-national industrial transfer possible. Recent years, the IT industry of China had witness the transfer from Pearl River Delta, to Yangtze River Delta and Bohai Rim, and then expanded to central and west region. Sub-national transfer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global shift. That means, regional development has placed significant emphasis on local institutional structures and their capacity to hold down the global. Regional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ffected by multi-scalar industrial spaces..In this research, drawing upon global and national production networks perspective, we conceptualize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globalizing processes, as embodied in the production networks of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in specific territorial formations. The research will analyze the global, national and local production networks of the IT industry, and also introduce the example of Chongqing, the new IT production center as an inland city in western China. In doing so, we will explore the different process and mechanism between subnational transfer and global shift, and delimit the strategic coupling of the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s and regional economies which ultimately drives regional development. We will also stress the multi-scalarity of the forces and processes underlying regional development.

经典产业转移理论认为,当本国产业环境失去竞争优势时,就会发生跨国产业转移。但中国地区间发展水平的巨大差异为产业在国家内部不同区域间的空间转移提供了可能。近年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经历了由珠三角,到长三角、京津冀,再到中西部地区的扩散。这种国家内部的产业空间重组正在成为全球产业转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说,产业转移是多尺度产业空间重组耦合的结果。在这一现实背景下,地区间产业转移过程以及地区产业发展机理需要新的理论解释。本研究将分别从全球与国家两个空间尺度着眼,分析电子信息产业转移过程、模式与机理的异同。并在此基础上,以重庆市为例,探讨全球尺度与国家尺度生产网络的重组过程如何与地方生产环境耦合,塑造新的生产中心。研究既契合当前经济地理学理论拓展方向,也服务于我国中西部地区有效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战略目标,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项目摘要

经典产业转移理论认为,当本国产业环境失去竞争优势时,就会发生跨国产业转移。但中国地区间发展水平的巨大差异为产业在国家内部不同区域间的空间转移提供了可能。近年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经历了由珠三角,到长三角、京津冀,再到中西部地区的扩散。这种国家内部的产业空间重组正在成为全球产业转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说,产业转移是多尺度产业空间重组耦合的结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经历了由珠三角,到长三角、京津冀再到中西部地区的扩散。这种国家内部的产业空间重组正在成为全球产业转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此背景下,经过三年的研究,项目基于ArcGIS平台建立了主要国家电子信息产业数据库及重庆市电子信息企业数据库,赴案例地区重庆进行了6次追踪性调查,获得大量一手资料。以数据库及调研资料为基础,遵循“空间格局—综合测度—模式演变—形成机理”的研究框架,从全球、国家、省区、城市、企业等宏观、中观、微观多个尺度,从时间、空间、结构、影响因子、影响机理等多重维度入手,集成研究了全球及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演化特征,并以重庆市为例,探讨了全球尺度与国家尺度生产网络的重组过程,以及地方如何通过政府空间治理等手段,提升本地竞争力,塑造新的生产中心的机理。项目主要取得如下研究进展:(1)探讨了全球电子信息产业空间分布特征及空间转移过程;(2)分析了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空间分布特征;(3)测度了中国电子信息产业转移量、转移路径及驱动因素;(4)辨识了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历程及模式;(5)剖析了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链构成及价值链间合作关系;(6)以重庆市为例,从政府空间治理视角,探讨地方产业发展响应机理。结合如上研究进展,已发表SSCI收录英文论文1篇,中文论文3篇,另外有1篇中文论文待刊,2篇SSCI收录英文论文在投,1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在投。培养研究生3名,晋升副高职称2人。此外,依托项目资助,申请者参加了2次国际学术会议,2次国内学术会议,在大会分会场做报告4次。参编著作2部,独立完成著作1部,已交由出版社,拟于2016年5月出版。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DOI:
发表时间:
2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DOI:10.3969/j.issn.1673-1689.2021.10.004
发表时间:2021
3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DOI:
发表时间:2016
4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DOI:10.7606/j.issn.1000-7601.2022.03.25
发表时间:2022
5

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DOI:
发表时间:2022

高菠阳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多尺度视角下电子信息产业空间转移与价值链升级研究

批准号:41871115
批准年份:2018
负责人:高菠阳
学科分类:D0108
资助金额:57.5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新创企业的空间成长机制与产业集群路径突破: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例

批准号:41871106
批准年份:2018
负责人:王琛
学科分类:D0108
资助金额:57.5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农村转移人口城市空间融入的测度、过程与机理——以合肥、南京为例

批准号:41771177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赵春雨
学科分类:D0109
资助金额:6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空间利益视角下的乡村空间重组与调控机制研究——以苏南地区为例

批准号:41301191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丁金华
学科分类:D0109
资助金额:24.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