荞麦是蓼科荞麦属药食同源的经济作物,苦荞(Fagopyrum tataricum)和甜荞(F. esculentum)是两个主要的栽培种,两者花被形态差异显著,直接导致其传粉式样的不同,成为比较研究双子叶植物3轮花器官发育模式不可多得的材料。在花发育过程中,花同源异型B类基因是参与决定雄蕊和花瓣特征的重要转录因子,其表达模式和功能在不同被子植物类群中呈现出一定差异,进而造成花被形态多样化。本项目拟利用同源克隆技术、原位杂交技术、正义遗传学手段等方法,对B类基因在苦荞和甜荞3轮花器官中的表达模式和功能进行系统的比较研究,以弄清苦荞和甜荞花被形态差异、荞麦属植物种间演化和花被分化的分子机制,进而为荞麦属植物传粉式样进化的研究奠定分子基础,并为被子植物花被的起源和演化研究积累资料。
被子植物B类基因包括APETALA3 (AP3)/DEFICIENS (DEF)和PISTILLATA (PI) /GLOBOSA (GLO)同源基因2个进化系,其在花发育过程中编码MADS-box转录因子参与调控雄蕊和花瓣的正常发育。荞麦是蓼科荞麦属药食同源的非禾谷类粮食作物,有苦荞(Fagopyrum tataricum)和甜荞(F. esculentum)两个主要的栽培种,其仅具1轮花被,无花萼和花瓣之分,这种3轮花器官的结构与核心真双子叶植物中典型4轮花器官的结构有很大差异。本研究结合同源克隆和RACE技术,分别从甜荞品种‘北早生’和苦荞品种‘九江苦荞’中分离出AP3/DEF进化系基因FaesAP3和FataAP3,PI/GLO进化系基因FaesPI和FataPI。蛋白序列同源比对和分子系统发生分析表明:甜荞FaesAP3与苦荞 FataAP3基因属于AP3 / DEF进化系中的euAP3型基因,其在进化上十分保守,蛋白序列相似性高达97.72%;甜荞FaesPI与苦荞 FataPI基因则属于GLO / PI 进化系,2者蛋白序列相似性高达97.18%;这些B类基因都包含M、I、K和C共4个保守的结构域。表达模式分析表明:荞麦FaesAP3和FaesPI仅在发育的雄蕊中表达,与其他类群被子植物中B类基因在花瓣(花被片)和雄蕊中的表达模式有很大的差异。进一步功能分析表明:甜荞FaesAP3仅能将拟南芥ap3-3突变体的雄蕊恢复,但不参与其花瓣的发育调控;甜荞FaesPI基因也能部分替代拟南芥内源PI基因,恢复拟南芥pi-1突变体的雄蕊,也不参与其花瓣发育调控。荞麦2类B类基因的表达模式和生理功能高度一致,相互依懒,共同参与调控荞麦雄蕊的正常发育,是参与控制荞麦雄蕊正常发育的专性转录因子。该研究结果在解析荞麦雄蕊发育调控分子机制的同时,为荞麦雄性不育系的创制与分子改良提供了重要的基因资源。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The Role of Osteokines in Sarcopenia: Therapeutic Directions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s
基于全模式全聚焦方法的裂纹超声成像定量检测
FaesAG基因参与调控甜荞雌雄蕊异型分化的分子机制
苦荞脱壳关键基因的鉴定与分子调控机制研究
苦荞R2R3-MYB SG7类转录因子基因功能分析
苦荞黄酮醇合酶FLS同源基因的分子克隆、催化特征及其对芦丁合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