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胃黏膜异型增生在中医学"痞证"范畴之内。是"虚、毒、瘀"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主要治法是益气化瘀解毒法。胃黏膜异型增生是胃癌癌前病变之一,在此病变的转化过程中,抑癌基因p16、RUNX3和PTEN的CpG岛发生特异性高甲基化。本课题选用甲基化特异性PCR(即MSP技术)、免疫组化、光镜等研究方法,针对抑癌基因p16、RUNX3和PTEN的CpG岛甲基化因素,采用CAG伴胃黏膜异型增生的大鼠模型,从细胞分子水平研究前期工作中研究的以益气化瘀解毒法组方的消痞颗粒对CAG伴胃黏膜异型增生抑癌基因p16、RUNX3和PTEN的CpG岛甲基化干预的作用机制,拟证实消痞颗粒能抑制抑癌基因p16和RUNX3高甲基化的假说,为益气化瘀解毒法治疗CAG伴胃黏膜异型增生、减少胃癌的发病率提供实验理论依据,也为其它治疗CAG伴胃黏膜异型增生或消化系统肿瘤的中医药的分子作用机制研究提供借鉴。
胃癌(Gastric Cancer, GC)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据2010年统计,我国每年新发胃癌病例约28万,死亡约20万,居肿瘤发病率第二位,居肿瘤死亡率第三位。胃癌是一个逐步形成的过程,常由胃癌前病变(PLGC)进一步发展而来。胃癌前病变的早诊断和早干预可以阻断其向胃癌的发展,中医药防治干预为逆转胃癌前病变具有积极有效的意义。胃癌前病变属中医学“痞证”范畴,课题组认为是"虚、毒、瘀"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治法是益气化瘀解毒法。本研究通过观察大鼠一般情况(体重、饮食及饮水)、宏观表征情况及采用普通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胃黏膜病理情况,同时选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法(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免疫组化、光镜等手段和技术方法检测各组大鼠p16、Runx3和Pten抑癌基因启动子区域CpG岛甲基化状态及蛋白表达情况,验证了以益气化瘀解毒法为组方的消痞颗粒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大鼠的一般情况、宏观表征及胃黏膜病理情况有明显改善作用,优于维酶素组和自然恢复组,接近空白组;进一步研究结果显示大鼠p16和Runx3抑癌基因启动子区域CpG岛高甲基化往往先于肿瘤发生,由正常、非胃癌前病变到胃癌前病变的转化过程中大鼠p16和Runx3基因甲基化阳性率呈逐步增加的趋势,提示p16和Runx3基因启动子区域CpG岛高甲基化可能是发生于胃癌早期的分子事件。Pten基因蛋白低表达或缺失活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认为点突变、缺失是可能的主要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以益气化瘀解毒法为组方的消痞颗粒通过降低大鼠p16和Runx3抑癌基因启动子区域CpG岛甲基化水平及其上调大鼠p16和Runx3蛋白表达来逆转异型增生,不通过大鼠Pten抑癌基因启动子区域CpG岛高甲基化来提高Pten蛋白表达来逆转异型增生,从而阻断胃癌发生发展。综上所述,本研究进一步验证胃癌的发生是一个多途径、多阶段、多因素进展的过程,涉及遗传学和表观遗传学改变。以益气化瘀解毒法为组方的消痞颗粒不仅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大鼠的一般情况、宏观表征及胃黏膜病理情况,而且可能通过多靶点和多途径来阻断逆转异型增生,达到防治胃癌的发生和发展。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氟化铵对CoMoS /ZrO_2催化4-甲基酚加氢脱氧性能的影响
主控因素对异型头弹丸半侵彻金属靶深度的影响特性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火灾情况下客流疏散能力评价
基于FTA-BN模型的页岩气井口装置失效概率分析
肉苁蓉种子质量评价及药材初加工研究
解毒化瘀健脾法对萎缩性胃炎伴胃黏膜异型增生CpG岛DNA甲基化干预的实验研究
活血化瘀法防治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作用及机理研究
中药对萎缩性胃炎及实验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
益气活血法对大鼠萎缩性胃炎Hedgehog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