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重构稀疏阵列波束形成的抗干扰方法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61701016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8.00
负责人:王向荣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批准年份:2017
结题年份:2020
起止时间:2018-01-01 - 2020-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谢晋东,马雅楠,杨鹏,席星,刘俊英,郑洁宛,田舒曼,尹超
关键词:
自适应滤波全局优化可重构阵列稀疏阵列干扰抑制
结项摘要

In this project, we propose a novel strategy that employs reconfigurable sparse array beamforming by antenna selection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modern electronic systems’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performance and reduce the systems’ complexity and cost. Essentially, our proposed strategy considers the array configuration as a designate degree of freedom in the receiver design. First, we analytically characterize the effect of array configurations on adaptive beamforming in the general case of multiple desired sources and interferences.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array configuration, the output signal-to-interference-plus-noise ratio and the synthesized beampattern is expressed in the form of closed formulas. Second, we explore global optimization techniques, such as branch and bound, difference of convex functions programming and submodular function based greedy search to list a few, to solve the combinatorial antenna selection problem both effectively and efficiently. Third, as our project aims at increasing the immune capability of practical electronic systems against the unwanted interfering signals, the problem of optimum sparse array design has to take the inevitable robustness issue into account.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proposed project will provide a completely new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sparse array adaptive beamforming and pave the road for the modern anti-jamming receiver design.

本项目拟提出可重构稀疏阵列波束形成的设计方法,以加强现代电子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并满足其小型化和轻型化的实际应用需求。该项目充分利用阵列结构作为设计自由度,通过射频开关进行天线选择实现不同电磁环境下的自适应阵列可重构。首先,定量地分析天线阵列结构对自适应波束形成性能的影响。天线布阵方式、阵列输出信干噪比以及合成方向图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闭环表达式表示出来,为阵列重构建立数学模型。然后,从全局优化理论出发,探索诸如分枝界限法、凸函数差编程、基于次模函数的贪婪搜索等优化算法以快速有效地实现天线选择。最后,本项目还将考虑稀疏阵列结构的稳健性,用以提高接收机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不可避免的失配误差时的抗干扰能力。本项目的研究与开展为提高电子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提供基础理论的支撑,为稀疏阵列波束形成的抗干扰研究提供有力的理论和方法。

项目摘要

日益复杂的电磁环境使得无线电设备接收到的信号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电磁干扰的影响,从而无法正常工作。为了恢复干净的目标信号,无线电接收机需要进行滤波处理从而滤除噪声和干扰。阵列信号处理在空域上进行滤波,是有效对抗各种不同形式干扰的关键技术。传统的阵列信号处理技术通常采用固定的均匀阵列,侧重于研发和改进滤波算法,忽略了阵列结构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在固定天线数目的前提下,天线阵列抗干扰的性能因组阵方式的不同而异。因此,在不同的电磁环境下,自适应地重构天线布阵方式以改善干扰抑制性能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本项目提出可重构稀疏阵列波束形成的设计方法,以加强无线电设备的抗干扰能力和稳健性能,并满足其小型化和轻型化的实际应用需求。该项目充分利用阵列结构作为设计自由度,通过射频开关进行天线选择实现不同电磁环境下的自适应阵列可重构。首先,定量地分析天线阵列结构对自适应波束形成性能的影响。天线布阵方式、阵列输出信干噪比以及合成方向图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闭环表达式表示出来,为阵列重构建立数学模型。然后,从全局优化理论出发,探索诸如分枝界限法、凸函数差编程、基于次模函数的贪婪搜索等优化算法以快速有效地实现天线选择。最后,本项目还将考虑稀疏阵列结构的稳健性,用以提高接收机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不可避免的失配误差时的抗干扰能力。..上述成果均以论文和专利的形式发表,其中发表论文25篇,包括SCI期刊论文7篇,会议论文18篇。这些成果都得到了本项目的资助,且全部将该项目号列为第一标注。申请中国发明专利7项,已授权4项,申请美国专利1项,已公开。项目组成员参加国内学术会议2次,国际学术会议5次,并做口头报告,邀请专家来校交流4人次。在该项目的资助下,培养博士研究生3名,硕士研究生4名。..本项目的研究与开展为提高现代电子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提供基础理论的支撑,其切合理论与应用双重需求,并为后续稀疏阵列波束形成的抗干扰研究提供有力的理论和方法。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DOI:10.7498/aps.67.20171903
发表时间:2018
2

基于ESO的DGVSCMG双框架伺服系统不匹配 扰动抑制

基于ESO的DGVSCMG双框架伺服系统不匹配 扰动抑制

DOI:
发表时间:2018
3

一种改进的多目标正余弦优化算法

一种改进的多目标正余弦优化算法

DOI:
发表时间:2019
4

基于混合优化方法的大口径主镜设计

基于混合优化方法的大口径主镜设计

DOI:10.3788/AOS202040.2212001
发表时间:2020
5

面向工件表面缺陷的无监督域适应方法

面向工件表面缺陷的无监督域适应方法

DOI:
发表时间:2021

王向荣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11374249
批准年份:2013
资助金额:76.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10226011
批准年份:2002
资助金额:2.50
项目类别:数学天元基金项目
批准号:70971079
批准年份:2009
资助金额:27.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11271007
批准年份:2012
资助金额:6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11774296
批准年份:2017
资助金额:74.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1470706
批准年份:2014
资助金额:8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稀疏电磁矢量传感器阵列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研究

批准号:61201295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王兰美
学科分类:F0123
资助金额:26.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基于稀疏子阵采样的大型阵列自适应波束形成技术研究

批准号:61601148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于雷
学科分类:F0111
资助金额:19.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宽带实时三维成像声纳稀疏阵列优化与波束形成方法

批准号:41906169
批准年份:2019
负责人:罗再磊
学科分类:D0608
资助金额:26.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基于SIW圆极化赋形阵列的毫米波可重构切换波束天线研究

批准号:61801070
批准年份:2018
负责人:张长虹
学科分类:F0119
资助金额:21.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