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创新是企业整合内外部创新资源提高创新绩效的一种新型创新模式。开放式创新下,企业的吸收能力将是影响开放式创新影响力的关键因素,那么吸收能力究竟起着怎样的作用?企业内外部创新资源之间究竟存在着怎样的协同关系?在外部环境动荡的条件下,企业如何根据内部能力和资源,选择相匹配的组织模式,获取最佳的开放效益?这些问题是有效实施开放式创新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研究紧密结合我国企业的创新实际,研究企业吸收能力和开放度的交互效应,寻求不同特质的企业在创新实践中有效的开放度区间;基于能力视角,构建"行为-过程-绩效"模型,探索开放式创新下企业内外创新资源的耦合机制;探索与企业内部能力相匹配的开放源、开放度和开放组织形式。本研究致力于完善开放式创新理论体系,为指导企业开放式创新的决策和组织实施提供依据。
在以经济全球化、技术复杂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经济环境下,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越来越需要广泛的技术资源和专业能力。企业在创新实践中,充分利用外部知识弥补内部创新资源的不足,已经成为现今众多企业提升创新绩效、维持竞争优势的新策略。许多企业开始注意到外部资源在创新过程中的重要性,纷纷加强了与外部组织的联系,利用外部知识开展创新活动。但是在创新实践中,企业不可能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向各种类型的外部组织保持密切联系,究竟内部R&D和外部知识搜寻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过多的外部知识搜寻是否会削弱企业内部R&D的战略性地位?企业如何更好地平衡内部R&D和外部资源搜寻?如何有效利用外部创新资源促进创新?这些问题成为企业当前创新决策中的关键问题。. 本项目针对技术迅猛发展、全球化经济环境下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对我国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迫切需求,基于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实际,开展大规模的问卷调查和实证研究,强调企业内外部创新资源的耦合和协同促进创新,探索与企业内部能力相匹配的开放式创新组织模式,进一步完善了开放式自主创新理论体系,建构适合中国技术发展阶段的开放式创新模式,为我国企业有效组织和实施开放式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供理论指导。. 本项目研究结果表明:外部知识搜寻对提升企业创新绩效有重要影响,但是不同类型的外部合作对象对创新绩效的重要性存在差异。研究发现,企业在创新实践中,内部R&D和纵向合作企业与横向合作企业知识搜寻之间存在互补协同的关系,但没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内部R&D和大学/研究机构知识搜寻之间存在互补性。内部R&D和外部知识搜寻之间存在互补抑或替代的关系,主要受企业对外部知识吸收能力的影响。企业内部能力和不同开放模式之间存在交互效应。内部R&D能力强的企业,与科学合作伙伴合作能提升创新绩效;内部R&D能力较强而制造能力一般的企业,应较多地与横向合作企业合作;内部R&D能力一般的企业,与技术相关组织和价值链上的合作伙伴密切联系,能显著提升创新绩效。研究指出不同特质的企业应选择与内部能力相匹配的开放模式。.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二维材料的自旋-轨道矩研究进展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服务经济时代新动能将由技术和服务共同驱动
不确定失效阈值影响下考虑设备剩余寿命预测信息的最优替换策略
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力度、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 — 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
内外知识治理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开放式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
企业开放式创新决策到实施的跨层模型:基于高管与员工认知视角
创新型企业持续创新机遇的决策模式与机制研究
“网络嵌入——资源拼凑"视角下的中小企业开放式创新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