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大别造山带混合岩中的淡色体和深色体分别进行锆石微区U-Pb年龄测定和微量元素分析,配合单矿物的稳定同位素研究,准确测定不同期次/成分混合岩的形成时代,进而确定不同期次/成分混合岩的源区性质、形成机制和熔体迁移方式,确定混合岩化过程中流体的来源和作用,探讨混合岩与该地区花岗岩和麻粒岩之间的成因关系。通过这些岩相学、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深化对北大别混合岩化的产生机制、板块碰撞带大陆地壳的演化以及同时期花岗岩和麻粒岩形成机制的认识,进而对大陆板块俯冲和折返过程中的部分熔融作用提供地球化学制约。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氟化铵对CoMoS /ZrO_2催化4-甲基酚加氢脱氧性能的影响
基于SSVEP 直接脑控机器人方向和速度研究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黑河上游森林生态系统植物水分来源
大别山造山后混合岩的成因研究
大别造山带榴辉岩矿物间Mg同位素分馏机制及其地球化学意义研究
大别造山带具有富Nb玄武岩特征基性岩年代学与地球化学
大别-苏鲁造山带中生代幔源岩浆岩成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