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超级细菌",呈现多药耐药。感染后致死率高,治疗极为棘手。治疗MRSA感染的最后一道防线是万古霉素,一旦MRSA对万古霉素产生耐药,我们将面临无药可用的境地。因此寻找和研制不诱导细菌产生耐药的抗菌新策略和新药物,是世界各国科学家紧迫的研究目标。新近研究表明,干扰细菌群体感应系统的抗感染策略可避免耐药的产生。本课题针对MRSA的群体感应分子AgrC和毒力调控分子RNAIII,分别设计合成AgrC的识别配体和抗RNAIII的反义锁核酶,并将其与G2.0树形聚合物载体接合,然后将其与促进细菌细胞膜通透性的透膜肽相连接,首次创制出全新的具有准确靶向、高效转运、特异阻断细菌群体感受系统表达的多功能反义抗菌剂,并研究其抗菌活性和作用机理。本课题旨在为新型不诱导耐药的抗MRSA反义抗菌剂的研制探索新路径,为抗耐药菌的防治提供新思路和新策略。
近年来,耐药葡萄球菌感染问题愈演愈烈,感染率、致死率不断升高。但临床对其有效的治疗药物屈指可数,同时葡萄球菌极易形成生物膜,进一步加剧了治疗难度。本课题通过阻断QS系统关键靶基因,以期达到降低细菌致病力、抑制生物膜的形成和避免诱发耐药的目的。第一部分针对agrA 靶点设计合成了2条特异性的透膜肽修饰的锁核酸(PLNA34和PLNA522)。药效学结果表明,它们虽体外无抗菌活性,但均能抑制靶基因agrA和agr效应分子RNAIII,以及下游毒力基因hla、pvl、psmα和psmβ的表达。PLNA34反义抑制效果优于PLNA522。C57BL/6J小鼠皮下感染结果显示,PLNA34明显缩小感染伤口,抑制脓肿的形成,显著降低感染部位细菌滴度,减轻皮肤组织的损伤。而且,PLNA34能剂量依赖性降低细菌对红细胞的溶血作用、以及小鼠中性粒细胞的裂解和趋化程度。第二部分设计、合成了3条靶向RNAIII的RIP1101、1157和1183衍生物,抗菌活性研究表明,这3条RIPs体外均无抗菌活性、溶血毒性均很低。在MRSA所致败血症小鼠感染模型中,RIP能够明显提高BALB/c小鼠的生存率至77.8%、降低小鼠血液内的菌落滴度、对肺脏和肝脏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更为重要的是,RIP1183对小鼠的保护作用明显优于万古霉素。所合成的3条RIP衍生肽对BALB/c小鼠均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中RIP1183活性最高。尽管RIP在体外不能直接杀灭细菌,但RIP1183在体外能明显抑制葡萄球菌的成膜和粘附能力。大鼠膀胱上行感染实验显示,RIP能有效抑制大鼠尿液、膀胱、肾脏、植入插管的菌落滴度,抑制大鼠泌尿系统生物被膜的形成。体内抗菌作用机制的研究表明,RIP1183能够明显抑制感染小鼠肺脏MRSA毒力调控基因RNAIII的表达;抑制金葡菌溶血素的分泌,在小鼠体内能够剂量依赖性地抑制感染小鼠腹腔巨噬细胞Nlrp3、ASC的表达、caspase-1的活化和IL-1β的分泌。首次证实RIP能够显著抑制过度激活的炎症团信号通路、避免败血症小鼠过度的炎症反应。本研究结果表明,RNAⅢ、agrA是潜在的抗葡萄球菌感染的新靶点,QS系统抑制剂RIP1183和PLN34A具有进一步开发的潜力,干扰细菌QS系统是研发减少细菌生存压力、避免诱导耐药的新型抗菌剂的新策略。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Loss of a Centrosomal Protein,Centlein, Promotes Cell Cycle Progression
Complete loss of RNA editing from the plastid genome and most highly expressed mitochondrial genes of Welwitschia mirabilis
地震作用下岩羊村滑坡稳定性与失稳机制研究
三级硅基填料的构筑及其对牙科复合树脂性能的影响
内质网应激在抗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靶向双功能广谱反义抗菌剂的设计合成及抗菌作用研究
以细菌群体感应为靶标的新型抗菌药的设计与合成
抗MRSA抗体靶向脂质体光敏剂的设计合成、活性和机制研究
靶向性HDV核酶反义抑制HBV基因表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