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茎女贞中苯丙素苷类成分促进IFN-γ分泌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31500285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18.00
负责人:范龙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
批准年份:2015
结题年份:2018
起止时间:2016-01-01 - 2018-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郑楷,叶亮,刘丽萍,宋勋,胡小鹏,廖程晖,康强荣
关键词:
紫茎女贞作用机制干扰素γ苯丙素苷
结项摘要

Interferon-gamma (IFN-γ) is an important cytokine, although originally defined as an agent with direct antiviral activity, the properties of IFN-γ include regulation of the immune system and the control of infectious disease. Our previous activity investigations revealed that crude phenylpropanoid glycosides from Ligustrum purpurascens have immunomodulatory effects in vivo. Continuing phytochemical studies have led to the isolation of 15 phenylpropanoid glycosides. And parts of these phenylpropanoid glycosides could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lymphocyte proliferation and IFN-γ protein secretion. Furthermore, preliminary mechanistic study indicated that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APK) pathways were simultaneously activated and involved in IFN-γ secretion in T-lymphocyte. On the basis of previous work, the present study will further focus on the effect and mechanism investigations of phenylpropanoid glycosides on inducing IFN-γ secretion. And our study will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to development of new immunostimulatory agent.

IFN-γ是一种免疫性广谱抗病毒剂,可以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作用使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从而抑制病毒的复制;同时还可增强自然杀伤细胞、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活力,调节MHCⅠ和MHCⅡ类分子在免疫细胞表面的表达,具有免疫增强活性;另外还具有抑制细胞增殖等多种生物学活性。因此,IFN-γ是免疫应答过程中重要的效应因子。我们在前期工作中,从紫茎女贞中分离鉴定了15个苯丙素苷类化合物,活性结果显示,该类成分能够显著地促进T淋巴细胞增殖并分泌IFN-γ。初步的机制研究表明,该类化合物能够诱导ERK1/2,JNK1/2和p38蛋白的磷酸化并通过这3条信号通路促进IFN-γ的分泌。本项目拟在前期的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对紫茎女贞中的苯丙素苷类化合物进行系统分离,并评价和研究该类成分促进IFN-γ分泌的生物活性、细胞亚群和信号通路,为寻找和开发作用机制明确、毒副作用小的免疫增强药物提供科学依据。

项目摘要

紫茎女贞(Ligustrum purpurascens)为木犀科(Oleaceae)女贞属(Ligustrum Linn.)植物,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在西南、华南和华中等地区广泛种植、资源丰富,为当地的大宗经济作物。作为民间草药,紫茎女贞味苦、甘,性寒。另外,紫茎女贞是我国小叶苦丁茶的主要原料。现代研究表明,紫茎女贞具有降血脂、肝保护、抗氧化等生理活性。.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紫茎女贞总苷(主要为苯丙素苷类成分)能够提高小鼠体内血清溶血素抗体的水平,促进脾细胞抗体的生成,增强巨噬细胞对鸡红细胞的吞噬作用及提高小鼠NK细胞的活性,表明紫茎女贞总苷具有增强免疫功能作用。为进一步探索紫茎女贞总苷增强免疫的物质基础,研究紫茎女贞苯丙素苷类成分调节IFN-γ作用及其机制,评价紫茎女贞总苷诱生内源IFN-γ抗H1N1流感病毒作用,本论文对紫茎女贞总苷进行了化学成分及相关的活性研究。运用多种色谱分离手段,从紫茎女贞总苷中分离得到了17个化合物,并利用UV、IR、MS及NMR等各种波谱技术结合化学方法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为15个苯丙素苷类化合物,1个黄酮苷类化合物以及1个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以上化合物中,LP-2和LP-17为2个新的化合物。另外,化合物LP-1、5、6、10、11、13和15能够显著地促进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分泌IFN-γ;acteoside (LP-1)通过激活MAPK/ERK信号通路促进IFN-γ分泌,激活小鼠脾脏淋巴细胞中的CD3+ T细胞、CD4+T细胞和CD8+T细胞分泌IFN-γ,并能激活小鼠T淋巴细胞表面受体CD28、MHC II、TCR和转录因子T-bet表达。体内动物实验表明,紫茎女贞总苷可显著延长感染H1N1流感病毒小鼠的生存时间,减轻感染小鼠的肺部病变;可延长感染H1N1流感病毒的野生型小鼠(WT)的生存时间,但对感染H1N1流感病毒的IFN-γ敲除小鼠(IFN-γ -/-)不具有保护作用,敲除小鼠在第9天已全部死亡。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DOI:10.7498/aps.67.20171903
发表时间:2018
2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DOI:10.16517/j.cnki.cn12-1034/f.2015.03.030
发表时间:2015
3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DOI:
发表时间:
4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DOI:10.3969/j.issn.1003-0077.2018.11.009
发表时间:2018
5

肉苁蓉种子质量评价及药材初加工研究

肉苁蓉种子质量评价及药材初加工研究

DOI:10.11842/wst.2017.02.019
发表时间:2017

范龙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草药隔山香苯丙素类成分及其对平滑肌细胞钙通道作用的研究

批准号:81274191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张军
学科分类:H3218
资助金额:6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紫茎泽兰促生根活性成分及作用机理研究

批准号:31101474
批准年份:2011
负责人:王静
学科分类:C1405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ZLSY22菌株抑制紫茎泽兰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理研究

批准号:31860521
批准年份:2018
负责人:吴国星
学科分类:C1406
资助金额:40.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4

紫茎泽兰代谢产物中抑菌活性成分的研究

批准号:30960226
批准年份:2009
负责人:叶敏
学科分类:C1406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