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公共部门的特殊性,关于公共部门人员激励管理的问题一直是个"大问题"。上世纪90年代初,西方学者提出公共服务动机理论可以作为探索公共部门人员激励管理的新思路。虽然学术界已经有很多关于公共服务动机的概念和内容的实证研究,近年来相关研究仍然层出不穷,这说明学术界仍然未能得出统一的、定义明确的公共服务动机概念。而且关于公共服务动机能否作为公共部门人员激励管理新思路的理论构建还远没有完成,关于影响公共服务动机的心理机制及公共服务动机的作用机理的研究也才刚刚起步。本课题以当前我国各级政府和公共部门面临的建设服务型政府和提高公共服务效能的重要任务为背景,以激励和管理公共部门人员为切入口,以动机理论为基础,采用跨层次建模和两阶段纵向研究设计思路,研究中国公共部门人员公共服务动机的内容结构、心理机制及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为中国公共部门人员激励管理和未来公共部门人事制度改革提供建议。
根据申请书中的研究计划,课题组围绕中国背景下的公共服务动机这一核心概念,开展了系列研究。具体来说,课题组开展了三个模块的研究:(1)中国公共部门人员公共服务动机的内容结构研究。该子研究是课题研究核心内容,课题组通过中西方比较研究以及中国本土下的研究,对中国背景下的公共服务动机内容及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课题组参与的12个国家的16位学者组成的研究团队的研究表明,努力开发一个跨文化背景下通用的公共服务动机测量工具局限性是很大的。研究成果已公开发表在本领域国际权威刊物《公共管理研究与理论》(J-PART) 2013年1月出版的期刊上。基于这种认识,课题组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和制度,通过开展文献和现场研究发现中国背景下的公共服务动机内容与结构虽然与西方相似,但具体的内容和结构上还是存在明显的中国特色。课题组通过反复验证,最终验证了中国背景下的四个维度18个题目的公共服务动机测量工具(部分研究成果已发表在本领域重要刊物《行政科学国际评论》(IRAS)和《公共管理评论》(PMR)等上)。而且课题组开创性地验证了这一概念在中国企业部门从业人员中的存在性(研究成果已公开发表在本领域重要刊物《公共管理评论》(PMR)上)。(2)中国公共部门人员公共服务动机的影响因素研究。本子研究是进一步对公共服务动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进一步验证中国背景下的公共服务动机的内容和结构有效性。课题组通过开展的一项国际合作研究表明,来自个体层面的因素(积极性格)和来自团队或组织层面的因素(服务型领导)对个体公共服务动机具有显著的影响(本研究成果正在接受本领域重要刊物《国际公共管理》(IPMJ)的第三轮评审中)。(3)中国公共部门人员公共服务动机的结果效应研究。子研究3是对公共服务动机的效应进行深入研究。课题组研究发现公共服务动机不仅对公共部门从业人员的角色内绩效和角色外绩效具有重要的积极影响,而且对缓解公共部门从业人员的工作压力具有重要指导价值(这一发现是课题组共同努力的开创性成果,部分研究成果已公开发表或被正式接受等待刊物于本领域权威刊物《公共行政评论》(PAR)和重要刊物《行政科学国际评论》(IRAS),《公共管理评论》(PMR)以及《美国公共行政评论》(ARPA)上)。总体来看,课题组提交的申请书中的研究计划得到有效执行,并取得了系列重要研究成果。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跨社交网络用户对齐技术综述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粗颗粒土的静止土压力系数非线性分析与计算方法
小跨高比钢板- 混凝土组合连梁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基于个人-组织匹配理论的组织氛围对公共服务动机的影响机制及干预策略研究:以公立医院医务人员为例
基于认知理论研究我国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的工作动机及其对工作绩效的影响
融合稀疏层次模型的内容辨识研究
问责机制何以奏效?面向公共部门政策执行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