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橄榄是我国成功引种的优良木本油料作物,但其产量低而不稳的原因到目前为止仍没有得到完全解明和改善。本项目通过形态学和生理学研究手段相结合,拟对油橄榄结实性进行系统调查研究,从雌雄器官发育、杂交亲和性、花芽分化及落果生理机理等关键点入手,通过对花粉育性、亲和性(荧光检测分析)及胚胎发育过程的观测(切片染色法),以及花芽分化(石蜡切片法和环剥摘叶法)、落花落果规律的研究,以期掌握油橄榄雄雌花器官结构特征及发育状况;明确油橄榄花芽分化时间,揭示内源激素、营养物质与花芽分化的关系;探究落果的生理机理。从而探明影响油橄榄结实率低的原因,为生产制定栽培管理措施提供理论,从而提出应对措施,旨在提高现有油橄榄基地效益,充分发挥这一高效益经济树种的优势,增加农民收入。
本项目以我国油橄榄核心产区甘肃油橄榄为研究对象,通过对6个主栽品种研究表明油橄榄不完全花表现为柱头败育,品种间败育率(1%~55%)差异著性,花粉均为长圆形(纵径240-265 um,横径约170 um),花粉量较多(70000-115000个/单花),畸形率较低(5%-15%),花粉生活力较高(24 h时在60%以上),萌发率较低(20%-50%)。油橄榄为1子房2心室4胚珠,珠心较发达,厚珠心椭圆型胚珠,胚珠直生;30d左右形成心型胚,40d左右胚发育成熟,发育完整的子房为97.53%,完成授粉受精的胚珠为15.52%。油橄榄单花小,花瓣4枚,雄蕊2枚,雌蕊1枚,单花开放约3d;花期持续约12d,散粉盛期约3d;温度是影响花期的主要气象因子 (r=0.860** 、r=0.827**);日照强度是影响散粉的主要气象因子 (r=0.791*) ,柱头在花后24h有较强的可授性。试验结果表明,莱星与鄂植8号、城固32互为授粉品种,皮削利作为莱星父本均可显著提高坐果率。成花诱导关键期为11月18 日至次年1月15日和成花诱导结束期为开花当年2月15日。高水平的 ABA,IAA,ABA / GA3, IAA /GA3 和( ABA + IAA) /GA3 有利于油橄榄成花诱导; 高水平的 ZR,ZR/GA3,ZR/ABA和ZR/IAA有利于油橄榄花芽分化。树体整体营养水平较高有利于花芽形成,但高碳氮比并非花芽形成所必需。果实发育期有两个落果高峰,第一次为6月上旬到7月上旬即坐果后第2-4周,总落果率高达90%以上,第二次落果出现在10月上旬即采收前约4周落果率3%左右。果实发育期内,两次落果高峰,IAA、GA3、ZR及ABA都处于较低的水平。从激素平衡来看,低比率的IAA/GA3和高比率的ABA/GA3、ZR/GA3、ZR/ABA、ZR/IAA、(ABA+IAA)/GA3值与油橄榄第一次落果高峰有关;高比值的ABA/GA3、 (ABA+IAA)/GA3与第二次落果高峰有关。第一次落果与叶片中N、Mg、Ca、B、Mn、Cu及淀粉含量有关,第二次落果与Mg含量减少有关。环剥和疏花处理后,油橄榄叶片净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ΦPSII)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显著下降,胞间CO2浓度(Ci)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显著升高。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秦巴山区地质灾害发育规律研究——以镇巴县幅为例
高龄妊娠对子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发育的影响
黄土高原生物结皮形成过程中土壤胞外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变化特征
IVF胚停患者绒毛染色体及相关免疫指标分析
蛹期薜荔榕小蜂的琼脂培养
巴旦杏结实率低的生理机制研究
生草影响陇南油橄榄抗旱增产生理机制研究
刺槐杂交结实率低的机理研究
宁夏枸杞低自交结实率的发生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