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1GagP6蛋白通过结合TSG101、Alix和Vpr等蛋白实现其重要功能,其位于N端和C端的蛋白结合位点非常保守,但中央区域高度变异。推测HIV-1可能通过P6蛋白的基因变异调节TSG101、Alix和Vpr的作用。但多年来对国际流行株的研究,并未发现P6明显的变异特征或进化规律,对其影响HIV/AIDS进程更是鲜有研究,体外研究的结果则争议较多。2007年我们在中国HIV主要流行株CRF07_BC中,发现P6蛋白中央区连续7个氨基酸缺失的基因突变模式,该基因缺失型毒株具有稳定的流行率和明显的体内适应性优势,以及增强的感染和复制能力。7个氨基酸缺失将导致P6蛋白结构变化,随之将影响P6与TSG101、Alix和Vpr的结合能力,并带来病毒生物学表型的变化,这可能是一特殊基因变异模式流行的分子机制。对其深入研究将揭示CRF07_BC重组毒株流行传播优势潜在的机制。
HIV-1GagP6蛋白通过与宿主因子及病毒蛋白结合而介导病毒的组装释放及再感染过程,其位于N端和C端的蛋白结合位点非常保守,但中央区域高度变异。虽然P6蛋白具有重要功能,但对其中央区域的变异规律与生物学效应尚未有清晰的认识。本研究在首次发现和证实中国主要流行株(CRF07_BC)中存在的P6蛋白中央区连续7个氨基酸缺失特异性突变模式(31PIDKELY37,P6delta7)的基础上,探讨该缺失对HIV-1病毒生物学影响及机制。本研究通过体外病毒复制与感染及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两方面研究证实:1) P6delta7显著降低HIV-1病毒体外复制和感染能力,影响程度因亚型而异; 2) P6delta7影响HIV-1组装及释放过程,不影响病毒Gag蛋白胞内表达;3)与体外结果相反,P6delta7型CRF07_BC毒株在感染者体内表现出一定的复制优势,且已在中国多个省份及地区形成传播。本研究结果首次揭示了P6∆7的病毒学效应及P6delta7型CRF07_BC毒株的流行传播,其独特的亚型特异性效应值得深入研究。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山核桃赤霉素氧化酶基因CcGA3ox 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滴状流条件下非饱和交叉裂隙分流机制研究
不同司天、在泉时段五省市流行性感冒发病率规律研究
精子相关抗原 6 基因以非 P53 依赖方式促进 TRAIL 诱导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细胞凋亡
HIV-1 CRF07_BC 病毒P6Gag蛋白变异的病毒学特征及其分子机制研究
慢病毒Gag蛋白的SUMO化修饰对病毒复制的影响
男同性恋艾滋病患者急性期HIV-1病毒的基因特点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基因变异对病毒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