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世纪90年代第一颗系外行星被发现以来,已有400多颗系外行星被发现。目前,已有多颗系外类地行星被发现。系外类地行星与系内类地行星有着显著的不同。最主要的差别表现在系外类地行星的质量在1-10地球质量之间,比系内类地行星和天然卫星的质量大的多。本项目拟主要研究太阳系类地行星、天然卫星以及系外类地行星的内部结构和动力学特性。由此对系内和系外的类地行星进行比较研究,从而更好地理解系内与系外行星系统的形成。另外,本项目还尝试通过申请国外大型射电望远镜EVLA的观测时间,观测太阳系内大气稠密天体的大气分子谱线,从而更好地了解天体的结构。
自上个世纪90年代第一颗系外行星被发现以来,已有近千颗系外行星被发现。人类对类地型行星兴趣来源于对地外生命的好奇。我们对类地行星内部结构的状态方程做了初步的探讨,并构建了基于多方关系的行星内部结构和形状的程序代码,该代码处于验证和检验阶段。对太阳系内大气稠密天体的大气分子谱线观测有助于了解天体的内部结构。但是由于前期积累不足和相关知识的缺乏,未能申请到大型射电望远镜的观测时间。利用青海德令哈毫米波望远镜对火星大气做了初步的观测,获得了三个历元的观测数据,还需要进一步的处理和分析。本项目同时还涉及了一些天体测量的内容。利用改进的依巴谷自行资料分析了造父变星周光关系的零点并讨论了银河系轴对称和非轴对称模型的动力学参数。分析了现有银道坐标系的定义和变换关系,指出其不能满足未来高精度天体测量的需求,应该在ICRS框架下重新定义。最后,我们还初步分析了NGC7538的观测资料和探讨了疏散星团成员星的自行判断算法。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低轨卫星通信信道分配策略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敏感性水利工程社会稳定风险演化SD模型
高压工况对天然气滤芯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当归补血汤促进异体移植的肌卫星细胞存活
行星系统形成研究:(II)类地行星形成演化和内部结构
太阳系行星及天然卫星的内部结构和动力学性质
类地行星和恒星的自转模研究
近地小行星和彗星轨道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