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建设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互动关系研究是人地关系研究日渐深入、区域人地关系日趋紧张而引发的相辅相成的战略性工作。本研究总体思路是将干旱区农牧交错带生态移民工程和生态系统建设紧密耦合起来,选择人类活动对水土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建设影响最为严重的宁夏中部干旱带为典型研究区,根据生态脆弱度评价,将研究区划分为资源优化生态移民区、重点生态移民区、限制生态移民区和生态保护区4 类人口迁移主体功能区。以干旱区脆弱生态环境对生态移民、资源开发的限制性和适宜性为研究重点,深入探讨区域生态移民对生态环境正负影响条件下干旱区引黄、扬黄灌溉工程和大规模开垦荒地带来的环境的影响。剖析生态移民土地资源开发,水资源利用,迁入区的人口压力增加对生态脆弱性的作用机理。提出相应的生态移民安置区优化评价指标体系,定量研究生态移民开发与生态环境耦合发展预警系统,从而对干旱区脆弱生态环境区的资源开发、生态保护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摘要:本研究将生态移民工程和生态系统建设耦合起来,选取了典型的农牧交错地区——宁夏中部干旱带为研究区域, 从生态脆弱性、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演化、移民生计策略变迁、相对资源承载力、土地利用生态安全等方面,以42个乡镇作为基本单元,借助GIS平台,采用定量研究方法,研究探讨不同等级生态环境脆弱区的原因和发展、景观格局演化对生态服务价值影响、生态移民生计策略变化对于生态环境的作用、生态与资源承载力、人口变化导致生态环境安全转型的机理,同时,构建基于脆弱性评价的生态环境空间分区。主要结论:(1)宁夏中部干旱带生态环境质量总体较低。自1989-2011年期间,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草地面积和水浇地面积增幅相对较大,整体景观格局在逐渐丰富中趋于稳定,对环境优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调节作用;这应该归功于21世纪初以来的退耕还林还(草)、封山禁牧、生态移民及水利措施等工程。(2)移民搬迁促进了农户生计向多样化、非农化转变;移民人均生态足迹由移民前的0.944 ha/人下降到移民后的0.618 ha/人,生态环境正在改善。(3)从景观脆弱性与社会经济脆弱性两方面,对宁夏盐红同县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进行综合评价,得到宁夏盐红同县区生态环境高度脆弱、中度脆弱、轻度脆弱和微度脆弱的四级分区界定。(4)以宁夏平均值为标准,宁夏中南部地区和盐同红海地区的综合承载力都处于超载状态,而且盐同红海地区超载更严重;同时,就各单项资源的承载力来看,耕地资源承载力>经济资源承载力>水资源承载力。(5)宁夏中部干旱带人居环境适宜性指数介于 16.05-84.90之间,空间差异性明显,从西南方向到东北方向适宜性逐渐增高。借助分类评价矩阵确定环境优化生态移民区、重点生态移民区、限制生态移民区和生态保护区4 类人口迁移主体功能区。(6)从土地利用、生态安全、生态适宜性的角度,构建了耕地、林草地的生态安全格局。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要素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钢筋混凝土带翼缘剪力墙破坏机理研究
生物炭用量对东北黑土理化性质和溶解有机质特性的影响
宁夏中部干旱带压砂地土壤演化机理研究
宁夏中部干旱带围封草地恢复演替过程中生态效应的研究
宁夏中部干旱带土地利用变化与沙漠化响应研究
宁夏中部干旱带老压砂地枣树降水高效利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