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退牧还草项目的实施,宁夏于2003年全面实施了草地围封禁牧,给草场提供了一个休养生息的机会,促使草群的自然更新,部分草地生态环境正在出现逆转。但是,草地生态系统是植被和草食动物之间的协同进化,放牧可以摧毁草地,同时,放牧也是改良草地的重要手段。所谓的禁牧应是季节性或年度休牧,而不是根本不许利用的禁牧。因此,围封后的草地是否利用,何时利用,如何健康利用是摆在当前的一个实际问题。.本项目基于宁夏全面实施围栏封育的现状,首次运用草地生态学理论,以中部干旱带围封草地自然恢复为基础,通过野外实测,全面、系统地研究退化草地恢复演替过程中不同阶段地表气候、地上植被、土壤种子库及土壤等的变化,并采用数量分析方法,探讨草地恢复演替的规律,寻求围封草地合理利用的时间,旨在为宁夏生态环境建设、围封禁牧后草地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指导,对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实用意义。
随着国家退牧还草项目的实施,宁夏于2003年全面实施了草地围封禁牧,给草场提供了一个休养生息的机会,促使草群的自然更新,部分草地生态环境正在出现逆转。但是,草地生态系统是植被和草食动物之间的协同进化,放牧可以摧毁草地,同时,放牧也是改良草地的重要手段。所谓的禁牧应是季节性或年度休牧,而不是根本不许利用的禁牧。因此,围封后的草地是否利用,何时利用,如何健康利用是摆在当前的一个实际问题。. 本项目基于宁夏全面实施围栏封育的现状,首次运用草地生态学理论,以中部干旱带围封草地自然恢复为基础,通过野外实测,全面、系统地研究了退化草地恢复演替过程中不同阶段地上植被、土壤种子库及土壤等的变化,并采用数量分析方法,探讨了草地恢复演替的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围封年限的增加,多年生草本植物的优势地位逐渐增加,一年生草本植物和半灌木的优势地位逐渐降低。群落物种多样性随围封年限的增加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在围封5年时多样性降到最低。在不同封育年限草地中,中亚白草、赖草、牛枝子的生态位宽度较大;未封育草地的种群重叠指数较低,封育5年的草地种群重叠指数最高;植物群落较高的生态位重叠和种群生态位宽度之间不存在线性关系。围封6年的草地土壤含水量最高;随围封年限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的含量和pH值无明显变化规律;土壤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和全盐含量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及微生物总量随草地围封年限的延长而增加。不同围封年限草地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转化酶活性无明显变化规律,碱性磷酸酶的活性随围封年限的延长而不断地增加。不同围封年限草地土壤种子库组成以多年生草本为主,围封5年的草地土壤种子库密度最高,草地地上植被密度与土壤种子库密度呈正相关。围栏封育草地凋落物分解速率高于未封育草地,凋落物的全氮、全磷含量随围封时间延长而降低,全钾含量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在围封5年时含量最低,之后逐渐升高。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封育年限草地的生态效应进行综合评价,草地生态效应综合得分以封育5年的草地最高,此时可考虑封育草地的适度利用。项目成果为宁夏生态环境建设、围封禁牧后草地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指导,对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实用意义。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路基土水分传感器室内标定方法与影响因素分析
祁连山天涝池流域不同植被群落枯落物持水能力及时间动态变化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肉苁蓉种子质量评价及药材初加工研究
宁夏中部干旱带生态移民与生态建设互动关系研究
宁夏中部干旱带压砂地土壤演化机理研究
宁夏中部干旱带老压砂地枣树降水高效利用研究
宁夏中部干旱带土地利用变化与沙漠化响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