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老压砂地"盐高、水低、生产力低下"实际情况,通过现场原位试验,探讨老压砂地种植枣树条件下降水有效性和降水高效利用问题。以土壤水动力学、节水灌溉技术为理论基础,依据数理统计方法,结合田间试验,选用影响老压砂地降水有效性和降水高效利用关键因子;采用烘干法和TDR法测量含水率,用茎流计和微型蒸渗仪观测枣树植株蒸腾量与土壤水分蒸发量,探明枣树地水分运动过程;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不同砂土混合比及压砂厚度对降水有效性的影响,重点探讨该条件下土壤的储墒能力,提高对天然降水的利用效率;在研究老压砂地土壤水肥时空变化规律、枣树根系空间分布试验、枣树冠层上下大气环境效应基础上,提出老压砂地枣树耗水规律,探明种植枣树对老压砂地土壤结构的影响机理。结合枣树耗水规律和降水有效性试验及土壤储墒能力试验研究,探讨老压砂地种植枣树后微观区域内生态环境修复过程,以期为老压砂地的改造及生态环境治理提供理论与技术上的参考。
针对压砂地老化问题及当地水资源不能满足枣树各生育期耗水的实际情况,从降水量对压砂地水分补给有效性、老压砂地枣树耗水规律、枣树降水高效利用等方面,展开了本项目的研究,其主要结论如下。.(1)分析表明,影响土壤蒸发阈值的主要因素顺序为降雨量>砂土混合比例>砂土覆盖厚度,其中降雨量的影响高度显著,砂土混合比例的影响显著。土壤累积蒸发量与三因素之间符合指数函数关系,累积蒸发量与降雨量、砂土覆盖厚度、砂土混合比例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3、0.95、0.90。土壤水分蒸发阈值与降雨量、砂土覆盖厚度、砂土混合比例三因素间呈多项式函数关系,相关系数大于0.84。.(2)压砂地在天然降水条件下,10—40cm土层土壤含水率随降雨量增大而增大,且在40cm土层处土壤体积含水率达到最大值13%;40—80cm土层土壤含水率逐渐下降;80cm以下至130cm土层土壤含水率平稳变化在5.8%—10%范围内。.(3)压砂地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PH值和全盐量呈明显上升趋势,土壤有机质、碱解氮N和速效钾随压砂年限的增长而减小;压砂地土壤有机质、碱解氮N和速效钾随着压砂年限的增大而增大,差异显著;在0-20cm土层深度,土壤全盐量随着压砂年限的增大而减小,差异显著;在40-60cm土层深度,土壤全盐量却随着压砂年限的增加而增大。.(4)压砂地枣树进入开花坐果期,因水分不足影响,光呼吸作用受到抑制,光合作用过程为单峰曲线。光合作用强度与累积叶面积显著负相关,而冠层温、湿度与累积叶面积的相关性较弱。.(5)压砂枣树根系主要分布在20—80cm深度土层,整体形态为倒锥形,最长根达到6m,最粗主根根径为1.1cm。.(6)压砂枣树在萌芽展叶期,压砂地耗水量为31.8mm;按100%、70%和40%阶段需水量灌溉,压砂地枣树在开花坐果期总耗水量分别为48.2mm、38.2mm和36.2mm;果实膨大期耗水量分别为29.7mm、28.1mm和25.9mm;果实成熟期耗水量分别为5.9mm、3.7mm和3.1mm;落叶期耗水量分别为3mm、3.4mm和3.2mm。不灌水或停止灌水后,压砂枣树的耗水量受时段内土壤水分变化量影响较大。开花坐果期灌水后,较优的灌溉制度为:灌水定额为36.2mm,灌溉次数为5次。.本项目通过田间试验,完成了相关研究内容,其结果以期为老压砂地的改造及生态环境治理提供理论与技术上的参考。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粗颗粒土的静止土压力系数非线性分析与计算方法
温和条件下柱前标记-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枸杞多糖中单糖组成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风筒悬挂位置的数值模拟
Himawari-8/AHI红外光谱资料降水信号识别与反演初步应用研究
宁夏中部干旱带老压砂地枣树适应性生长对土壤水分响应关系研究
宁夏中部干旱带压砂地土壤演化机理研究
宁夏中部旱区压砂地土壤干燥化特征及驱动机制
宁夏中部干旱带土地利用变化与沙漠化响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