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理论认为老年性痴呆(Alzheimer's disease ,AD)的基本病机为肾虚痰阻。地黄饮子是我国传统医学补肾化痰的经典方,古代医案和现代临床均报道其治疗AD具有很好的疗效。我课题组大量的研究证实,地黄饮子能够通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大脑病变组织,并发现了该方5个脑脊液中移行成分;特别是研究表明该方能明显抑制APP mRNA的过度表达,初步显示了其抑制Aβ病理沉积的良好前景。.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是启动AD长期病理级联的关键事件,是AD病理机制的中心环节。本研究以干预Aβ的病理沉积为策略,采用国际公认的双转基因痴呆症模型小鼠(PAP),探讨地黄饮子对Aβ的生成、代谢及毒性的影响,揭示地黄饮子对PAP小鼠脑组织保护作用的机制。本研究进一步系统客观地评价地黄饮子的作用机制,寻找地黄饮子防治AD的作用靶点,为治疗AD的经典方新药开发研究奠定基础。
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是启动AD长期病理级联的关键事件,是AD病理机制的中心环节。本研究以干预Aβ的病理沉积为策略,采用国际公认的双转基因痴呆症模型小鼠,探讨了地黄饮子对Aβ的生成、代谢及毒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在定位航行实验中随着游泳天数的增加,各组小鼠逃避潜伏期逐渐缩短,中药各剂量组小鼠都明显优于模型组。在空间探索的实验中,地黄饮子能明显增加APP/PS1小鼠穿越平台的次数,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中药各剂量组与西对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药效相当。2.病理形态实验中,HE染色结果显示,中药组小鼠脑组织中神经元排列疏松紊乱、细胞层数减少、细胞肿胀、核深染、核固缩等现象较模型组明显减少,表明地黄饮子对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从而提高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尼氏染色结果显示,地黄饮子可以明显减轻双转基因痴呆模型小鼠细胞浆内尼氏小体的脱失。3.Western blot 检验Aβ相关蛋白试验中,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Aβ、β-APP、BACE、PS1蛋白表达明显增加,有显著差异(P<0.01),IDE、NEP蛋白表达明显减少,有显著差异(P<0.01);地黄饮子可不同程度的降低Aβ、β-APP、BACE、PS1蛋白表达(P<0.01或P<0.05),提高IDE、NEP蛋白表达(P<0.05)。4.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脑组织凋亡细胞面密度较大,有显著差异(P<0.01);西对组、中药各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凋亡细胞面密度明显减少,有显著差异(P<0.01);中低组与西对组比较有差异性(P<0.05)。5.凋亡相关基因表达:西对组、中高组小鼠脑组织BaxmRNA表达显著下降,Bcl-2mRNA表达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西对组、中高组、中中组小鼠脑组织AIF-1 mRNA表达显著下降,有显著差异(P<0.05);中低组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西对组、中高组小鼠脑组织Caspese-3mRNA表达显著下降,有显著差异(P<0.05);中中组、中低组小鼠脑组织Caspese-3mRNA表达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本研究以干预Aβ的病理沉积为策略,探讨了地黄饮子对Aβ沉积及其毒性的的影响,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治疗研究进展
丙二醛氧化修饰对白鲢肌原纤维蛋白结构性质的影响
PI3K-AKT-mTOR通路对骨肉瘤细胞顺铂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当归补血汤促进异体移植的肌卫星细胞存活
TGF-β1-Smad2/3信号转导通路在百草枯中毒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基于对β-淀粉样蛋白代谢酶调控作用的地黄饮子防治AD研究
基于Aβ转基因果蝇模型代谢经路的地黄饮子有效成分防治阿尔茨海默症的机制
地黄饮子对Aβ诱导的RAGE-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
基于代谢组学的地黄饮子对双转基因痴呆小鼠生物标志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