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正培本是近年来肺癌中医治疗所采用的主要治则,人参是其代表性药物,而由其重要活性成份20(R)-人参皂苷Rg3组成的参一胶囊是经临床验证的Ⅰ类抗癌中药,具有抑制肿瘤血管新生、复发和转移的作用,但20(R)-人参皂苷Rg3水溶性差、剂型单一,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药物的疗效及临床应用。本课题利用肺癌组织高表达与肿瘤血管新生及增殖有关的αⅤβ3基因的特点,拟运用cRGD-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载体物理包载20(R)-人参皂苷Rg3,形成纳米缓释微粒,一方面,利用纳米载体的无毒、亲水和缓释特点,增加药物的被动靶向性;另一方面,利用cRGD肽对αⅤβ3基因的特异性识别和结合作用,将药物运送到高表达αⅤβ3基因的肿瘤局部,充分发挥药物的主动靶向性,并在体内外研究该纳米微粒抗血管新生、抑制肿瘤增殖的效果及对αⅤβ3/FAK/PI3K/AKT信号通路的干预作用,为新型、高效抗肿瘤中药的设计、研制提供新思路。
20(R)-人参皂苷Rg3是扶正中药人参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调节免疫、防止肿瘤复发和转移的作用,临床疗效确切。为了进一步提高20(R)-人参皂苷Rg3的生物利用度和临床疗效,本课题应用PEG-PLGA纳米微粒包埋Rg3,制备出PEG-PLGA-Rg3纳米微粒,经微孔滤膜法测定,微粒的载药量较为满意,达到每毫克微球载药368ug。进而以Lewis肺癌荷瘤小鼠和EA.hy926人血管内皮细胞株为模型,采用transwell、tube formation、Western blotting、流式细胞术、荧光实时定量PCR、免疫组化等技术,对比了Rg3和PEG-PLGA-Rg3纳米微粒在抑制肺癌血管新生上的作用。结果发现:Rg3和PEG-PLGA-Rg3纳米微粒在体外均未显示明显的细胞毒性,不能对EA.hy926人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细胞周期和增殖产生显著的影响,但能够抑制内皮细胞的侵袭能力和微管形成能力,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E-Cad和MMP-9的表达来实现的;在体内二者均可降低微血管密度(MVD)和肿瘤体重比,具有体内的抗血管生成作用,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MMP-9、HIF-1α、VEGF的表达以及改善动物的一般状态。而且无论是体外实验还是体内实验,Rg3和PEG-PLGA-Rg3纳米微粒在作用强度上都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综合以上研究,人参皂苷Rg3抗肺癌血管生成的作用不是通过直接的细胞毒作用,而是通过干扰内皮细胞的功能,减少肿瘤对内皮细胞的募集以及改善动物的一般状态来实现的;每毫克PEG-PLGA-Rg3纳米微粒载药368ug,却达到了和Rg3纯品相当的抗血管生成作用,说明PEG-PLGA纳米微粒包埋Rg3可提高其抗血管生成活性。本研究不但为Rg3通过抑制血管新生发挥抗癌作用提供了科学依据,而且提示可通过制剂工艺的改良来控制成本减轻患者经济负担,节约贵重中药药材资源,为进一步设计、研制和开发新型、高效的抗肿瘤中药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基础。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Protective effect of Schisandra chinensis lignans on hypoxia-induced PC12 cells and signal transduction
Efficient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organic dyes and reaction mechanism with Ag2CO3/Bi2O2CO3 photocatalyst under visible light irradiation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基于 Kronecker 压缩感知的宽带 MIMO 雷达高分辨三维成像
An alternative conformation of human TrpRS suggests a role of zinc in activating non-enzymatic function
人参皂苷Rg3抑制肝癌细胞侵袭迁移的作用靶点研究
人参皂苷Rg3抑制上皮间质转化降低鼻咽癌放射抵抗的作用机制研究
VEGFR3靶向性纳米人参皂甙Rg3抑制胃癌淋巴转移的分子成像观察及机制研究
人参皂苷Rg3长效缓释纤维膜抑制疤痕增生的信号传导通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