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带研究是研究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关系最有效的途径之一。项目通过在黑河流域上、中、下游分别确定具有代表性的流域样带和空间网格,系统调查植被、土壤、水文、地貌和气候特征及人类活动和社会经济特征,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完善流域整体概念的野外观测试验研究网络,形成以流域为单元、科学问题为导向的生态-水文过程的数据-模拟研究平台,使我国流域生态水文研究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本项目严格按照项目申请书执行,历时4年,调查行程超过5万公里,主要完成的内容如下:首先该项目全面、系统地调查了黑河流域样带的生态、水文和土壤特征,这些数据的获得,为整个黑河流域计划系统开展流域尺度上的气候植被的相互作用、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与动态、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等研究提供生态水文基础数据,满足为获取综合、全面、高精度的观测资料和黑河流域计划项目集成的基础和前提的需求;其次,建立了样带调查的数据库,为快速查询、获取数据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与服务;第三,黑河流域样带的黑河上游祁连山植被调查结合以往调查研究成果,发表了《祁连山维管植物图谱》,本书共收集祁连山维管植物595种(亚种、变种)的2196张图片,其种类及片之多是同类图谱中少见的,该书是植物学研究,特别是植物种类的鉴定与识别,是开展生物学、生态学、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等研究的基础;同时,对黑河流域祁连山区植物群落进行了分区,并对不同植物群落林下植被进行差异性检验、指示种分析和多样性比较,通过排序法确定了影响乔木群落和灌木群落组格局成和丰富度的环境因素;第四,在该项目资助下,共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论文15篇;由于前期重点在野外数据采集方面,因此科研成果后续仍会有产出;第五,在该项目的资助下,共培养研究生7名,包括博士生5名,硕士生2名。.总之,本项目通过在黑河上、中、下游分别确定具有代表性的流域样带和空间网格,系统调查了植被、土壤、水文特征以及人类活动,建立了相应的数据库;完善流域整体概念的野外观测试验研究网络,形成以流域为单元、科学问题为导向的生态—水文过程的数据研究平台;为研究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关系提供了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要素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黑河上游森林生态系统植物水分来源
生物炭用量对东北黑土理化性质和溶解有机质特性的影响
基于MODIS-NDVI数据的植被碳汇空间格局研究——以石羊河流域为例
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研究集成
黑河流域生态-水文-经济空间集成战略研究
黑河流域生态水文响应单元参数化方案研究
基于概念格方法的黑河流域生态水文响应单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