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题基于临床常用的"黄芪-防风"药对相须为用的配伍特性和协同增效的实验基础,以转运蛋白、代谢酶为切入点,通过对药对中主要活性成分在吸收、代谢环节相互作用的研究,揭示"黄芪-防风"药对的配伍机制。采用大鼠在体肠单向灌流模型、Caco-2细胞模型,UPLC-Q-TOF/MS检测技术研究比较药对配伍前后的吸收特征;采用肝微粒体模型、肠道菌丛代谢模型,利用RT-PCR、Western-blot技术研究比较药对配伍前后的代谢特征,重点关注转运蛋白、代谢酶在药对配伍运用中的调控作用,从分子水平阐明"2黄芪-防风"药对相须为用的配伍机制。研究结果可为临床含此药对的成方制剂的质量控制和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对揭示方剂配伍的科学内涵具有重要的引导价值和实践意义。
本课题基于临床常用的“黄芪-防风”药对相须为用的配伍特性和协同增效的实验基础,首先开展了药对配伍前、后药代动力学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药对中的主要活性成分的药动学参数在配伍前、后发生显著性变化,多个活性成分的生物利用度在配伍应用时更高,这为黄芪、防风临床相伍为用提供了实验依据。接下来,课题组分别从吸收、代谢环节入手,研究药对在体内过程的相互作用,探究“黄芪-防风”药对配伍机制。以大鼠单向肠灌流模型、Caco-2细胞模型开展的“黄芪-防风”药对配伍前、后肠道吸收特征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配伍前、后主要活性成分的吸收参数无显著性变化,说明在体内吸收环节,黄芪、防风共用无显著相互影响。以肠内菌群模型开展的“黄芪-防风”药对配伍前、后的肠道代谢特征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配伍后升麻素苷、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的代谢明显减少,显示出黄芪与防风配伍后在肠道代谢环节相互影响,可能通过抑制水解酶而减少苷类的代谢。以肝微粒体模型开展的“黄芪-防风”药对配伍前、后的肝脏代谢特征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配伍后毛蕊异黄酮和升麻素在肝脏Ⅱ相代谢环节的代谢明显减少,显示出黄芪与防风配伍后在肝脏代谢相互抑制,本课题还从药物探针水平表征了“黄芪-防风”药对中主要活性成分的肝微粒体代谢的代谢酶亚型,发现芒柄花素、毛蕊异黄酮和升麻素为UGT2B7、UGT1A9和UGT1A6酶的共同底物,三者在代谢过程中可能产生竞争性抑制而降低代谢率,提高生物利用度。综上,“黄芪-防风”药对配伍应用时,两药在肠道代谢和肝脏代谢环节通过影响代谢酶的活性而相互作用,抑制了部分活性成分的代谢而提高了生物利用度,这一研究结果揭示了“黄芪-防风”药对配伍应用的科学内涵,对其临床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达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丙二醛氧化修饰对白鲢肌原纤维蛋白结构性质的影响
基于肠肝循环关键代谢酶和转运体介导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大黄-黄芩药对配伍机制
基于药物代谢酶和转运蛋白调控的中药生脉散配伍机制及相关动力学研究
从肥大细胞蛋白酶激活受体表达研究抗过敏“药对”防风-乌梅的配伍机制
药对“黄芪+白术”抗炎作用配伍增效的药动学分子机制及与药物转运体SLC22As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