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为原产我国的亚热带常绿果树,栽培面积占全世界的99%以上。杨梅耐荫,易发生光抑制。杨梅喜温但忌热,夏季常遭遇光、热复合胁迫危害。植物叶片的PSII对光、热胁迫最敏感,D1是PSII中最易受光、热胁迫伤害的蛋白。D1蛋白周转是修复受损PSII的最重要机制,其关键步骤为受损D1蛋白的降解移除。D1蛋白周转机理一直是国际上光合作用研究热点,近年来发现FtsH是调控D1蛋白降解的关键蛋白酶。光、热光胁迫下,杨梅D1蛋白周转的分子机制国内外尚未见研究报道。本项目拟克隆杨梅psbA(编码D1蛋白)和ftsH基因(编码FtsH蛋白酶),分离全长cDNA序列。以光、热胁迫耐性不同的杨梅品种'东魁'和'炭梅'为试材,研究psbA和ftsH基因在高温强光胁迫下的表达模式,阐明光、热胁迫下杨梅叶片D1蛋白周转的分子调控机理,为杨梅耐高温强光基因型的筛选及减缓光、热胁迫危害栽培技术的研究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杨梅为原产我国的亚热带常绿果树,栽培面积占全世界的99%以上。杨梅耐荫、喜温但忌热,易发生光抑制,夏季常遭遇光、热复合胁迫危害。植物叶片的PSII对光、热胁迫最敏感, D1蛋白周转是修复受损PSII的最重要机制。我们以光、热胁迫耐性不同的杨梅品种'东魁'和'炭梅'为试材,研究了psbA和ftsH基因在高温强光下的表达模式,为杨梅耐高温强光基因型的筛选及减缓光、热胁迫危害栽培技术的研究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本项目主要结果如下:① 克隆了杨梅psbA(编码D1蛋白)和ftsH基因(编码FtsH蛋白酶); 研究了ftsH基因的亚细胞定位,确定MrFtSH基因在细胞中发挥作用的部位为细胞的质体 ② 研究了'东魁'和'炭梅'杨梅叶片光合作用在高温强光复合胁迫的生理响应,结果发现'东魁'杨梅更耐高温强光;通过研究它们对光合抑制剂的反应,发现D1蛋白周转受到抑制时,高温强光下'东魁'杨梅的胁迫加重程度更大。③ 研究了'东魁'和'炭梅'杨梅叶片psbA和ftsH基因,以及它们编码的蛋白在不同光温胁迫下的表达,发现25℃适温下,psbA和ftsH基因表达主要受光照调控,随光照强度而增加。35℃和40℃高温下,psbA和ftsH基因表达量在较低光强下反而较高,'东魁'在高温强光复合胁迫下psbA和ftsH基因的表达量明显高于'炭梅'。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氟化铵对CoMoS /ZrO_2催化4-甲基酚加氢脱氧性能的影响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柚木光辐射前后的抽提物成分
基于ESO的DGVSCMG双框架伺服系统不匹配 扰动抑制
丙二醛氧化修饰对白鲢肌原纤维蛋白结构性质的影响
水杨酸对高温胁迫下小麦叶绿体D1蛋白周转的调节作用
光信号蛋白FHY3调控叶片衰老的分子机理研究
D1蛋白周转过程的调控机制研究-以短命植物为例
高温胁迫下小麦叶绿体D1蛋白的降解及其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