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腺肌病为雌激素依赖性疾病,其痛经发生率高达77.8%,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雌激素作为细胞外信号,通过雌激素受体(ER)对细胞功能起调节作用,MAPK信号通路与ER调控关系紧密。故本项目拟采用免疫组化技术、RT-PCR、Westernblot等技术,从分子及基因水平等方面探讨ER与MAPK信号通路在子宫腺肌病痛经发生中的调控机制,并通过体外细胞实验观察加味芍药甘草汤及其主要化学成分对子宫腺肌病痛经患者的细胞形态学、细胞凋亡率、ER与MAPK通路相关因子的影响,以期阐明中药复方止痛的深层作用机理,为优化组方提供实验依据及新的思路。
背景:子宫腺肌病引起的渐进性痛经、不孕等已影响广大女性正常生活和工作,西药治疗的副作用、症状反复及手术创伤成为西医治疗的瓶颈,中医药治疗的优势日益凸显。.内容:采用qRT-PCR、Western blot、免疫组化法、ELISA法检测病例组和正常组中ER及MAPK信号通路相关因子的差异及各组中药(全方水提液高低组、芍药苷高低组、甘草苷高低组、芍药甘草苷高低组、米非司酮组、空白对照组、抑制剂U0126组)干预细胞后通路各相关因子的差异。并用流式细胞术、电子透射电镜观察各组间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形态的变化。.结果:1、临床研究部分:子宫腺肌病组异位病灶ERK2 mRNA、MEK-2、ERK1/2、c-Fos的表达量高于对照组正常肌层(P<0.05);子宫腺肌病异位病灶、在位内膜中E2、ER、P450arom、Ras、Raf表达量均高于正常肌层、正常内膜(P<0.05)。.2、实验研究部分:与空白对照组24h和48h相比,芍药苷高低浓度组、芍药苷甘草苷高低浓度组、加味芍药甘草汤高低浓度组、米非司酮组24h和48h人子宫腺肌病病灶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升高(P<0.05);与空白对照组24h和48h相比,甘草苷高低浓度组、芍药苷甘草苷高低浓度组、加味芍药甘草汤高浓度组、米非司酮组24h和48h人子宫腺肌病病灶细胞E2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24h和48h相比,除米非司酮组48h外,其余各组均能明显降低ER、P450arom表达水平(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芍药苷高低浓度组、甘草苷高浓度组、芍药苷甘草苷高浓度组Ras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甘草苷高浓度组、芍药甘草苷高浓度组、U0126组(抑制剂组)ERK1 mRNA、ERK2 mRNA、MEK-2、NF-κB表达水平降低(P<0.05);芍药苷甘草苷高浓度组、U0126组(抑制剂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 ERK1/2表达水平降低(P<0.05);c-Jun、c-Fos各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科学意义:从基因和蛋白水平对子宫腺肌病临床病例研究,发现MAPK通路相关因子在子宫腺肌病异位病灶组织的表达高于对照组,进而用中药干预体外培养的细胞,表明中药可抑制通路相关因子的表达,揭示加味芍药甘草汤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机制。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伴有轻度认知障碍的帕金森病~(18)F-FDG PET的统计参数图分析
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基于分形维数和支持向量机的串联电弧故障诊断方法
基于miR-27a调控P53/EGFR/STAT3信号通路探讨加味芍药甘草汤对子宫腺肌病的干预机制
基于ER介导BKca与TRPV-1离子通道探讨芍药甘草汤对子宫腺肌病痛经的干预机制
基于PI3K/Akt/mTOR通路探讨缺氧诱导细胞自噬稳态失衡在子宫腺肌病中的作用机制及加味芍药甘草汤的干预研究
芍药甘草汤干预TRPV1通路的止痛分子机理及其配伍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