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痛风发病率正以每年10%的速率递增,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现有抗痛风药物不仅种类少,且多数治标不治本,副作用明显。近年来,ABCG2/Bcrp1和GLUT9两个高效尿酸盐转运蛋白的首次发现,以及NALP3炎性体在痛风急性发作中心地位的首次证实,为痛风治疗药物的研制带来了新的契机。我们前期研究发现土茯苓总黄酮(TFSG)具有良好的降尿酸、抗痛风作用,并推测其机制是调控肾尿酸盐转运蛋白的表达和抑制NALP3炎性体的活化。本项目借助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高尿酸血症小鼠肾mBcrp1、mGLUT9等尿酸盐转运蛋白表达的特点和规律,阐明TFSG对其的调控作用;借助RNA干扰和激光共聚焦显微成像手段,建立尿酸钠晶体诱导的细胞凋亡、氧化应激、K+外流、溶酶体破裂和NALP3炎性体活化之间的内在联系,阐明TFSG对NALP3炎性体在正常或减效基因表达细胞中的调控作用;以期为痛风的防治提供新靶点和新思路。
近年来,ABCG2和GLUT9等高效尿酸盐转运蛋白的发现,以及NLRP3(即NALP3)炎性体在痛风急性发作中心地位的首次证实,为痛风治疗药物的研制带来了新的契机。大量研究证实,中药在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治疗方面有一定优势。土茯苓是治疗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传统中药,目前仍停留在临床经验阶段,其药效物质和作用机制均不明确。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土茯苓总黄酮(TFSG)具有良好的降尿酸、抗痛风作用。本项目主要借助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高尿酸血症小鼠和尿酸性肾病大鼠ABCG2、GLUT9等尿酸盐转运蛋白表达的特点和规律,以及尿酸钠晶体诱导的氧化应激等因素与NLRP3炎性体信号通路活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并阐明TFSG对其的多靶点调控作用。经过三年研究,已完成了项目计划书规定的研究任务,达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1)阐明了高尿酸血症小鼠肾脏尿酸盐转运蛋白的表达特点、规律,以及TFSG的调控作用。与正常组比较,高尿酸血症小鼠肾脏GLUT9、URAT1转运蛋白mRNA表达显著升高,OCT2、OCTN2 mRNA和蛋白质表达显著降低,TFSG对上述异常表达的转运蛋白均有显著调控作用。(2)为进一步阐述痛风相关尿酸盐转运蛋白的表达特点,课题组在研究计划之外,增加了尿酸性肾病大鼠模型,对ABCG2等尿酸盐转运蛋白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ABCG2、OAT1、OCT2、OCTN2等转运蛋白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TFSG能够显著增加其表达量。(3)在痛风相关NLRP3炎性体的研究方面,课题组成功建立了靶向NLRP3的siRNA BMDMs细胞模型,并初步阐明了TFSG对其信号通路的调控。本研究中ABCG2、GLUT9转运蛋白,NLRP3炎性体等都有望成为痛风治疗药物开发的新靶点,并为中药多靶点防治痛风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提供了思路。(4)本课题已经发表SCI收录论文2篇,EI收录期刊论文3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3篇;另已投稿SCI期刊论文2篇,中文一级期刊论文2篇。参加国内学术会议2次并作专题报告,论文分获全国中医药博士后学术论坛优秀论文奖和长三角“中医药传承与发展创新”研究生论坛征文三等奖各1项。正在培养与本项目相关的硕士生2名。项目负责人在项目执行期间,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七羟基异黄酮通过 Id1 影响结直肠癌细胞增殖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从NF-κB炎症通路和NLRP3炎性体轴协同激活IL-1β角度探讨土茯苓总黄酮防治痛风性关节炎的机制
穿山龙总皂苷双重调控痛风性关节炎 "NALP3炎性体-SLCs尿酸转运体"的分子机制研究
从NF-κB炎症通路和NLRP3炎性体轴协同激活IL-1β角度探讨土茯苓总黄酮防治痛风性关节炎的机制
基于NALP3炎性体与尿酸转运子的菝葜酚酸抗痛风肾病作用机制研究
基于TLR/MyD88/NF-kB受体信号通路和NALP3炎性体研究萆薢总皂苷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