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于生物学理论,采用或针对生物活性分子对肿瘤进行药物治疗,已经成为医学界与生物学界的研究热点。我们发现,血管内皮生长抑制因子(VEGI)在动物模型水平对异种移植肿瘤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但由于学界对VEGI的研究尚处起步阶段,除去已知VEGI抑制血管新生以外,对该分子的完整生物学功能尚不明确。最近我们发现VEGI能够显著抑制来源于骨髓的内皮祖细胞(EPC)的分化,并促进免疫细胞的成熟。造血干细胞(HSC)是EPC及免疫细胞的早期来源,我们推测,VEGI通过影响HSC分布及活力、调节HSC向内皮及免疫细胞的分化能力,抑制肿瘤生长。我们将使用重组VEGI蛋白刺激成瘤小鼠,检测HSC的数量、分布、活力、表面受体表达及相关信号通路激活情况,并研究VEGI对HSC分化,尤其是向内皮和免疫细胞分化能力的影响,希望为将VEGI开发成抗肿瘤药物提供完备的理论基础。
我们经过三年的工作,按计划完成了项目预期任务,围绕VEGI(现称TNFSF15)对HSC细胞的体内外分化情况,尤其是其分化为内皮祖细胞后参与体内血管新生的机制进行了探讨,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建立了TNFSF15通过协同调节内皮祖细胞中VEGF受体1(VEGFR1)的两种异构体(分别是膜结合形式的mFlt1和分泌型的sFlt1)的比例,快速显著的影响VEGF引起的EPC支持的血管新生过程,这一发现在肿瘤血管新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我们随后探讨了这一过程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为将TNFSF15在抗肿瘤或血管畸形类疾病临床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该部分工作发表于著名自然科学综合性杂志PNAS,并被细胞信号转导领域重要期刊Science Signaling作为当期编辑推荐论文进行了摘要介绍,充分说明该研究成果的重要性。我们同时对肿瘤血管新生密切相关的TNFSF15诱发内皮细胞凋亡的机制进行了探讨,发现了Death Receptor 3(DR3)作为受体介导TNFSF15的作用,并确定了TNFSF15/DR3信号对在重要凋亡诱导剂TNFa引起内皮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为确立TNFSF15在凋亡信号通路中作为重要中间分子提供了事实依据,据此开展的抗肿瘤药物机制深化研究也有了新的切入点。该部分工作发表于生物化学重要期刊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chemistry & Cell Biology。通过对TNFSF15生物学功能的探讨,我们总结已有工作成果,在国际肿瘤微环境学会(ICMS)会刊Cancer Microenvironment上综述了TNFSF15在血管新生、肿瘤及炎症方面的作用机理。除了上述已发表成果,我们正在对TNFSF15影响人HSC的机理进行研究,初步结果显示,TNFSF15可以在体外培养条件下显著富集HSC细胞,并且富集后的HSC细胞有正常的多向分化能力及克隆形成能力,该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分化过程实现的。这一发现很可能为TNFSF15在血液类肿瘤(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结核性胸膜炎分子及生化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
内质网应激在抗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上转换纳米材料在光动力疗法中的研究进展
抗生素在肿瘤发生发展及免疫治疗中的作用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源外泌体调控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
血管内皮生长抑制因子对肾透明细胞癌微血管形成和肿瘤生长的影响
转染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抑制肿瘤生长的研究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定向分子进化抑制肺癌血管生成的研究
血管内皮生长抑制因子在膀胱逼尿肌老化中作用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