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ursive expected utility is the key theory in the studies of intertemporal decision making. It has been applied in many important fields, including development theory in macroeconomics and asset pricing theory in financial economics. Nevertheless, recent empirical findings cast doubt on the validity of recursive expected utility, e.g., the over-consumption in western countries and over-saving in eastern countries, and the asset premium in financial market. These behavioral patterns in general cannot be accounted by recursive expected utility, which could induce severe errors in predicting future behavior..The current study aims to examine the validity of recursive expected utility both theoretically and experimentally. In particular, we shall focus on the axiomatization foundation of recursive utility theory, including Time Separability Axiom, Time Consistency Axiom, and Time Neutrality Axiom. On the theory side, based on the existing studies on risk preference and time preference, we aim to develop general recursive utility theories by relaxing one or some of these axioms. On the experimental side, we shall adopt the methods of Convex Time Budget and Revealed Preference to analyze the validity of these axioms. Overall, we aim to provide foundations for general recursive theories.
在跨时期消费储蓄决策研究中,最为常见的理论是递归期望效用模型,其在宏观经济学动态发展理论及金融学的定价理论中均有广泛应用。然而,实证研究表明递归期望效用理论在解释真实宏观消费储蓄行为时经常遇到困难,例如欧美国家易出现提前消费而亚洲国家易出现过度储蓄的问题,以及金融市场中的溢价问题。这些行为往往不能很好的被递归期望效用模型拟合,同时也造成了对未来预期的偏差。.本项目拟运用理论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递归期望效用模型的公理化基础--时间分离性公理,时间一致性公理和时间中立性公理--的分析,得出更具一般性的递归效用理论。理论方面,我们将以时间偏好及风险偏好单维度上的理论研究为基础,分析三条公理的合理性并发展在时间和风险多维度上的一般递归效用模型。实验方面,我们将采用跨时期分配方法以及显示偏好理论具体研究三条公理在决策者决策行为中的作用以及相关关系,进一步为一般递归效用模型提供现实基础。
本项目主要尝试运用理论及实验方法研究时间偏好和风险偏好,及拓展至其它高维偏好。我们取得的主要进展如下。(一)首先我们基于时间偏好和风险偏好的异质性发展了基于时间不可分的动态均值方差效用模型,同时我们利用跨期选择实验以及显示偏好分析方法研究了决策者行为以及时间偏好和风险偏好的分离。实验发现在状态维度上的弱分离性比较稳健,而时间维度上的弱分离性大量的被违反,从而为时间不可分的跨期效用模型提供新的依据。(二)我们基于风险偏好和模糊偏好的比较研究了局部模糊偏好,该研究成果2017年发表于Econometrica(合作者:周恕宏,钟松发)。研究中我们首先提出概率部分未知的局部模糊概念,并通过实验方法创造了三种不同局部模糊。理论上我们总结了三类模糊偏好基本模型:悲观概率估计,二阶概率估计,以及不确定性来源偏好。实验结果发现决策者的局部模糊偏好及复合彩票偏好的强相关性,为二阶概率估计模型提供了实验证据。同时,决策者局部模糊偏好随着局部模糊彩票的概率分布区间的扩大而成递减趋势。最后,我们发现决策者部分区分局部模糊中的主观高阶概率及复合彩票中的客观高阶概率,从而对高阶概率表现出不确定性来源偏好。研究的主要贡献在于提出局部模糊的概念,同时刻画影响模糊偏好的行为因素,并且指出了模糊偏好效用模型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方向。(三)我们实验研究了风险偏好及社会偏好,对比探讨了事前公平和事后公平偏好。该研究成果2018年发表于Economic Theory(合作者:钟松发)。论文设计了社会分配选择实验让决策者在不同的社会分配方案之间做出概率选择。理论预测事后(ex-post)公平偏好决策者做出0/1概率选择,而事前公平偏好决策者可能选择中间概率。实验观测到显著的决策者选择了中间概率,表明事前公平性在风险下的社会偏好中的重要性。最终,我们提出了一个同时考虑事前公平性,事后公平性,以及效率的风险社会偏好模型解释实验发现。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自然灾难地居民风险知觉与旅游支持度的关系研究——以汶川大地震重灾区北川和都江堰为例
敏感性水利工程社会稳定风险演化SD模型
时间序列分析与机器学习方法在预测肺结核发病趋势中的应用
不确定失效阈值影响下考虑设备剩余寿命预测信息的最优替换策略
常用哮喘动物模型的建立
偏好异质性对个体风险资产配置福利影响实验研究--基于风险态度和时间偏好参数的结构估计
风险与时间偏好异质性粮食规模户的市场风险管理策略优化研究
基于约束偏好下的双边匹配理论与实验研究
投资者风险偏好:度量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