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知识创新角度深入探究信息产业促进区域产业结构演进是目前尚待研究的问题。本项目基于知识融合视角,首次提出信息产业成长-区域产业创新体系构建-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的分析框架,从空间结构和组织结构研究信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共生及对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的作用机制。核心内容包括:①构建演化博弈和内生增长模型,从知识驱动的角度研究信息产业自组织成长机理;②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重复博弈模型与委托代理模型,从产业技术创新、产业组织创新和产业管理创新分析区域产业创新体系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③以我国为例开展实证分析,研究信息产业成长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差异化、合理化和高度化的演进机制。通过知识融合与区域产业创新相结合,揭示信息产业成长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共生演进的机理,将深化信息产业与区域产业结构的理论研究。据此提出的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设计与制度安排,对改变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本项目研究了知识融合的影响因素,将知识融合影响因素分为组织因素、环境因素和资源因素。分析了三个阶段各自的影响因素,并就三个阶段分别对IT企业创新能力的作用进行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假设,设计了IT企业知识融合的运作机制。结合IT企业知识员工的需求共性以及IT企业知识融合各个阶段的具体特点,提出了IT企业知识集成的激励模型、IT企业知识创造的激励模型以及IT企业知识应用的激励模型。. 研究了融合背景下信息产业结构演化的动力机制,在哈肯模型和主成分分析法的基础上建立信息产业融合创新与产业结构的协同演化方程,并以我国为例开展了实证。构建了由融合机制、创新机制、结构调整机制和组织机制构成的信息产业复合系统,在分析产业系统内各子机制促使系统协同成长的作用机制后,构建了信息产业系统的协同发展模型。利用系统理论协同学的思想和方法,剖析了信息产业组织结构演变的自组织过程。. 信息产业的成长和发展通过扩散效应,形成区域主导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借助改进的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2000—2009 年中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对区域产业结构趋同的影响。从信息产业影响产业结构差异化、合理化和高度化三方面进行分析。运用常系数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以2004—2009 年中国30个省域的数据为对象,考察了信息产业对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效应。信息产业具有的知识创新技术扩散和溢出效应使得省域产业间相互关联、互相影响,从而使得信息产业通过促进产业结构的差异化、合理化和高度化实现产业结构的整体升级。. 引入TOPSIS 思想,利用改进的DEA 方法计算了1990—2008 年中国30个省市的技术相对效率,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ESDA)对中国技术相对效率的时空差异特征和分布格局进行了分析,并与区域经济差异进行空间特征的匹配。表明,通过技术扩散效应的充分发挥改善技术效率是关注的重点。运用四阶段DEA的方法,分析环境变量对各地区技术效率的影响,并得到过滤掉环境因素影响的技术效率;运用Bootstrap技术,得到各地区纠偏后的技术效率。结果表明环境变量对提升地区技术效率起重要作用。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基于多模态信息特征融合的犯罪预测算法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火灾情况下客流疏散能力评价
服务经济时代新动能将由技术和服务共同驱动
资源型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对水资源利用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来自中国10个资源型省份的经验证据
核心企业成长与创新网络扩张共生演变:基于知识演变视角
基于融合的信息产业结构、组织与政府规制研究
产业关联与空间外溢双重视角下的区域产业结构演进及机制研究
环境约束下要素集聚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机制研究- - 基于区域创新能力差异化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