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针对我国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需要,结合我国能源环境政策决策建模中面临的若干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从复杂系统理论出发,综合可计算一般均衡、动态规划方法、以及能源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整合能源、经济、环境、社会、技术各系统间错综复杂的相互关系,基于社会-经济-能源-环境-技术复杂系统SE3T的研究思路,构建自顶向下与自底向上相结合,反映中国社会经济特点的,动态多区域能源环境政策分析复杂系统;并将运用系统以碳税为例对我国减碳政策的区域部署进行探讨,包括对各区域的碳排放基线及排放潜力的分析,对不同碳税方案的宏观经济影响、收入分配效应、竞争力效应、环境效应等进行分析。旨在探索既能实现减排目标,又不与国家及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相矛盾的政策设置方案。该项研究强调理论方法,注重实际应用,从而能为科学合理的制定设计和实施相关能源环境政策提供决策支持。
中国目前对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高度重视,对合理有效的政策的需求愈加迫切。政策通过改变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行为来达到预定的目的,而经济系统中各行为主体间错综复杂的相互关系使得对政策效果的评估也具有复杂性。为了促进决策过程能够高效、合理的进行,逐步完善能源政策研究的方法,开发适合我国能源环境政策研究的数学模型工具,对相应政策进行科学的模拟和仿真,是非常必要的。. 本项目针对我国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需要,结合我国能源环境政策决策建模中面临的若干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从复杂系统理论出发,综合可计算一般均衡、动态规划方法、以及能源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基于社会-经济-能源-环境-技术复杂系统SE3T的研究思路,系统的开展了一系列工作。重点进行了以下研究:(1)我国碳排放现状特征的研究:应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对中国1997-2010年最终使用各组成部分的碳足迹进行了核算,对中国2002年和2007年的区域间碳流动及区域碳排放进行了核算;基于终端用能行为对二元经济体下中国居民碳排放演化进行了分析(2)中国能源环境政策分析系统(CEEPA)的构建:以一个描述中国经济的递归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为核心,构建了中国能源环境政策分析模型系统,为决策者提供了一个在同一平台下方便、灵活且即时的对不同能源环境政策进行科学的模拟、分析和比较的工具.(3)边际减排成本及减排责任分配相关问题研究:设计并研制了碳排放配额分配决策支持系统;应用所构建的CEEPA模型,对国际能源价格波动对中国边际减排成本的影响、我国部门层面减排责任分配等问题进行了研究。(4)能源环境政策在中国的社会经济效应研究:基于所构建的CEEPA模型对碳税政策在中国城乡之间、不同收入阶层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效应、初次分配效应、竞争力效应进行了研究;基于CEEPA模型对中国碳排放贸易排放权初始配额分配、出口退税政策的减排效应进行了研究;基于简化的CEEPA模型以中日电力供给中断为例进行了极端气候事件的国家易损性比较研究。. 本项目已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或接收论文13篇,包括SCI/SSCI论文7篇;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2套。培养了2名硕士研究生。项目组成员10余人次参加了相关国际学术会议并做报告。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分形L系统的水稻根系建模方法研究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粗颗粒土的静止土压力系数非线性分析与计算方法
基于SSVEP 直接脑控机器人方向和速度研究
拥堵路网交通流均衡分配模型
基于碳核算的内蒙古经济能源环境动态CGE模型的政策模拟及低碳政策选择
区域协调下低碳发展的政策分析:基于多区域CGE模型
碳税对区域经济-环境-能源系统的影响机制研究及政策设计
区域碳减排潜力调控机制与政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