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在申请者前期发现的强直性脊柱炎(AS)相关新基因(TNFα启动子变异)的工作基础上,拟应用基因组和功能基因组学技术,鉴定AS相关新基因,并着重研究TNFα启动子变异(-850 C/T)与AS关联的分子病理机制。拟在基因组水平上,采用病例对照设计,在包含TNFα基因的HLA III类区域约50kb中,进行有限片断的基因标记扫描,以澄清异位显性、连锁混淆和周边基因的交互作用。在转录水平上,探索有和无基因变异患者(经EBV转染永生化)B淋巴细胞在脂多糖刺激下的TNFα表达水平的变化,通过RNAi技术关闭其相关基因,在分子和细胞水平上确定TNFα基因变异的作用机制。并回到细胞和整体水平,研究TNFα变异在AS发生机制中的作用。结果有望揭示AS的发病机制,为AS的治疗提供标志物和新的药靶分子,同时为进一步研究TNFα在自身免疫疾病中的机制奠定了基础。
本课题原目标1)深入研究-850C/T常见变异影响TNF alpha表达的分子机理,2)通过高密度的SNP分型和测序进一步确定该58kb区段内AS潜在的病因学变异。然而,体外系列细胞实验研究,未能证明该变异具有影响TNF alpha表达的分子机制。提示-850C/T启动子变异可能仅作为一个分子标记,其周围可能紧密连锁着AS的病因学变异。于是,集中研究课题目标2)。结果,①经6个炎症相关基因BAT1,NFKBIL1,LST1,NCR1,LTA,LTB测序和33个tag SNP的精细定位,识别到LTA内含子上的常见变异rs909253是中国北方人群中与AS强关联(P<0.001)的候选基因。②接着利用下一代高通量测序AS患者的整个HLA III基因区,测序结果与Hapmap,1000 Genome Project和Ensembl数据库进行比对分析,初步筛选出12个在正常人群中频率低于5%,而在患者中频率高于20%的低频或罕见变异。③已经在中国北方三个群体(case=880,control=1398)中证实了了1个新的AS低频变异AIF1 g. 31583985C>T (P=10-37,OR=8.012,95%CI=5.503-11.665)。该低频等位基因T的携带可增加8倍的AS患病风险,提示该低频变异是AS发生的风险变异之一。AIF1 g. 31583985C>T的颠换,导致AIF isoform2 上第33位脯氨酸突变为硫氨酸,这一错义突变有可能通过改变AIF1的生物学功能增加AS的患病风险。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桂林岩溶石山青冈群落植物功能性状的种间和种内变异研究
卡斯特“网络社会理论”对于人文地理学的知识贡献-基于中外引文内容的分析与对比
山核桃赤霉素氧化酶基因CcGA3ox 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精子相关抗原 6 基因以非 P53 依赖方式促进 TRAIL 诱导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细胞凋亡
豇豆特有基因挖掘及其耐旱关联等位变异的鉴定
麦蚜嗅觉关联基因鉴定及其对EBF及类似物特异识别机制研究
烟蚜茧蜂嗅觉关联基因鉴定及对EBF特异识别机制的研究
家蚕蛹期滞育关联基因的鉴定及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