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动态发展视角下贸易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机制与中国实践

基本信息
批准号:71573171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46.00
负责人:沈瑶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上海大学
批准年份:2015
结题年份:2019
起止时间:2016-01-01 - 2019-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沈国兵,董银果,何树全,赵金龙,陈强远,王晓磊,顾振华,李浩妍,王哲也
关键词:
产业动态发展全周期贸易保护政策产业鼓励政策异质性企业协调机制
结项摘要

With global market emerging, the interplay between industrial and trade policies has been evident. But in recent years, many cases from coated paper industry to photovoltaic industry show that the two policies taken by Chinese government cannot obtain the coordinated effect. When the domestic industry protected by trade policies is supported by Catalogue of Industries and Guiding Catalogue of Foreign-Investment Industries, double and even triple protection leads to its overcapacity and dependence on export easily, which then encounters fierce trade friction. Focusing on this kind of phenomenon, the study is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heterogeneous firms to explore the problem of coordination between industrial and trade policies from perspective of dynamic development of industries. Specifically, based on the model of whole dynamic development cycle, the import and export choice of heterogeneous firms and the mechanism of market-entrance are introduced. By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analysis, how using the industrial and trade policies coordinately to promote dynamic development of industries is studied. Data of China is also used to do the empirical test. In the end, the mechanism and method is concluded in this stud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ynamic development, which also forms the theoretical system and framework of coordination between the industrial and trade policies.

随着全球性市场的形成,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之间的相互影响已成为常态。但近年来,铜版纸产业、光伏产业等多个案例却表明中国政府所采取的两种政策时常无法取得协调一致的效果。得到贸易保护的国内产业,当它在产业目录和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又属于鼓励类产业时,双重乃至三重的保护容易使其产能过剩,不得不依赖出口,进而遭遇激烈的贸易摩擦。针对这样的现状,本项目在异质性企业理论框架下,将从产业动态发展视角考察产业政策与贸易政策的协调问题。具体来讲,在产业动态发展全周期概念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异质性企业进出口选择和市场进入的传导机制,通过理论模型分析和实证研究考察在产业动态发展各个时期如何通过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协调来推动产业动态发展;并基于中国实践与具体数据对研究结论进行实证检验。最后,本项目将归纳出产业动态发展视角下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的协调机制与实施路径,并形成产业政策与贸易政策协调的理论体系与系统框架。

项目摘要

我国实践和研究表明,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能够支持我国“幼稚产业”发展。但实践也表明,如何协调实施这两类政策,尤其在达到政策目标后如何及时调整,避免走向政策目标反面,十分重要。党的十八大报告就明确指出要强化贸易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乃至十九届四中全会把推动建立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机制作为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任务,这正是本项目研究意义所在。.按立项申请设计,我们选取了一批特定产业开展研究。这些产业都曾得到贸易保护或出口激励,且得到产业扶持。由于未能很好实现政策协调,双重乃至多重的保护和激励使得对这些产业的政策支持走向反面。.本项目具体研究有三个主要方面:.1、依据产业发展全周期理论将中国产业的发展阶段分为初期弱势、产量提升、对外出口和成熟饱和4个阶段,搭建了一个不同阶段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协同作用的理论框架,体现这些产业初期弱势→获得保护→效率提升→继续多重保护→效率下降→产能过剩乃至贸易摩擦的典型路径。.2、以铜版纸、钢铁和化工等产业展开案例分析,将对外反倾销反补贴、出口退税等代理贸易政策,将政府五年规划、产业调整指导目录、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等代理产业政策,利用2003-2016年中国工业行业和企业数据检验了理论框架观点,结果表明:在产量提升和产品出口阶段,继续使用两类政策对生产效率并无改善,而在成熟饱和阶段,若不及时调整或退出政策,只会引发产能过剩和贸易摩擦;若能在市场需求和生产能力出现“拐点”时及时调整政策,则更有利于产业可持续发展。.3、利用模拟手段预判“市场拐点”,首先,“拐点”指标体系应包括表观消费量、进出口数量与价格、国内投资与外商投资等变量;其次,神经网络和Logistic曲线模拟等手段将预判“拐点”的出现时间,以机器学习为代表的大数据方法可对政策效果开展实时监测和动态管理;最后,构建了具备政策、贸易、区域以及制度等变量的大型数据库,为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持。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DOI:10.15957/j.cnki.jjdl.2016.12.031
发表时间:2016
2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DOI:10.17521/cjpe.2019.0351
发表时间:2020
3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DOI:
发表时间:2017
4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DOI:10.16517/j.cnki.cn12-1034/f.2015.03.030
发表时间:2015
5

内点最大化与冗余点控制的小型无人机遥感图像配准

内点最大化与冗余点控制的小型无人机遥感图像配准

DOI:10.11834/jrs.20209060
发表时间:2020

沈瑶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中国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的有效性及协调机制研究

批准号:71473151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于良春
学科分类:G0309
资助金额:63.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中国情境下并购目标公司选择的动因与效应研究:产业政策视角

批准号:71902099
批准年份:2019
负责人:张志平
学科分类:G0205
资助金额:18.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中国产业政策程序与组织机制研究

批准号:71673304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李晓萍
学科分类:G0309
资助金额:4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产业安全视角下我国贸易摩擦治理机制与政策研究

批准号:71473017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何海燕
学科分类:G0401
资助金额:6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