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氯酸盐与三氯乙烯复合污染下的微生物同步脱氯机理

基本信息
批准号:21377109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80.00
负责人:赵和平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浙江大学
批准年份:2013
结题年份:2017
起止时间:2014-01-01 - 2017-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吴春勇,丁哲利,赖春宇,高峻,赵晶,刘桂青,孟帆
关键词:
复合污染同步脱氯三氯乙烯微生物生态高氯酸盐
结项摘要

Perchlorate and co-cotaminated trichloroethylene (TCE) were frequently found in water, mostly in groundwater. Researchers have been intensively studied the microbial dehalogenaion of TCE and reduction of perclorate separately. However, no research has focused on the mechanism of dechlorination of co-existed perchlorate and TCE yet, neither the co-metabolic of TCE & perchlorate under aerobic condition, nor the reduction of TCE & perchlorate under anaerobic condition. Thus, we propose to study the simultaneous dechlorination mechanism of co-existed perchlorate and TCE. Based on our previous research, we will study the effects of oxygen, dichloroethylene, chlorate, and chlorite on co-metabolism of TCE, the effects of substrates ratio (TCE and perchlorate concentration ratio), electron donor, electron acceptors, oxidation-reduction potential and carbon sources on reduction of TCE & perchlorate. Combining with the isotopic labeling, qPCR and pyrosequencing techniques, we will know the metabolic pathways, functional enzyme activities, functional genes abundance, and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dechlorination process. By exploiting such experiments, we will be able to address the mechasnisms of simultaneously dechlorination of co-existed perchlodrate and TCE, which is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the in-situ bioremediation of co-contaminated water or groundwater.

环境水体尤其是地下水的高氯酸盐与三氯乙烯污染日趋严重,且以复合污染为主。现有的高氯酸盐和三氯乙烯的生物降解脱氯多为单一研究,两者复合污染下的微生物脱氯机理则尚未探明。因此,本项目拟以高氯酸盐与三氯乙烯的复合污染物为研究对象,利用离子色谱、气相色谱、气质联用及同位素示踪等技术研究氧气、氯乙烯类和电子供体质量影响下的高氯酸盐与TCE同步脱氯过程及TCE代谢途径;研究高氯酸盐与TCE的底物浓度比、电子供体类型、电子受体竞争、氧化还原电位与碳源种类对高氯酸盐与TCE的厌氧同步还原脱氯过程的影响;并结合环境分子生物技术及高通量基因测序及数据的深度挖掘,分析功能酶、功能基因及微生物生态结构在不同脱氯过程中的响应及调控机制。以期揭示高氯酸盐与三氯乙烯复合污染下的微生物同步脱氯机理,从而将为环境水体中高氯酸盐与三氯乙烯复合污染的生物修复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项目摘要

环境水体尤其是地下水中的高氯酸盐与三氯乙烯污染日趋严重,且以复合污染为主。现有的高氯酸盐和三氯乙烯的生物降解脱氯多为单一研究,两者复合污染下的微生物脱氯机理则尚未探明。因此,本项目以高氯酸盐与三氯乙烯的复合污染物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氧气、氯乙烯类和电子供体影响下的高氯酸盐与TCE同步脱氯过程及TCE代谢途径;研究了高氯酸盐与TCE的底物浓度比、电子供体类型、电子受体竞争、氧化还原电位与碳源种类对高氯酸盐与TCE的厌氧同步还原脱氯过程的影响;并结合环境分子生物技术及高通量基因测序及数据的深度挖掘,分析了功能酶、功能基因及微生物生态结构在不同脱氯过程中的响应及调控机制。现有研究表明:1)不同类型菌群对TCE和高氯酸盐的还原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低浓度的TCE对高氯酸根降解菌还原速率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高氯酸根降解菌群可将TCE降解为DCE和VC,经过长时间的富集培养,成功获得能同时降解高氯酸盐和TCE的菌群PTRB,高通量测序数据显示该菌群中Dehalococcoides为优势菌属;高氯酸盐对TCE降解菌群还原脱氯速率没有影响,且高氯酸盐不能被TCE降解菌群还原。2)氧气抑制实验表明,不同浓度的氧气对PTRB菌群的TCE还原脱氯有不同的抑制作用,TCE在不同阶段的还原脱氯受氧气的抑制程度不同,TCE到DCE的还原脱氯阶段耐氧,VC到乙烯的还原脱氯阶段对氧气最敏感,低浓度的氧气暴露下,乙烯的生成速率就会受到影响,在高浓度下,VC到乙烯的还原脱氯受到完全地、不可逆地抑制。3)高浓度的高氯酸盐会降低TCE的还原脱氯速率,而抑制的原因是电子供体的竞争而不是高氯酸盐还原过程产生的氧气造成的氧毒。4)在同步还原脱氯过程中,氢气是最佳的电子供体,硝酸根对其无影响,HCO3-是最佳的碳源。以上的实验揭示了同步还原脱氯的机制,为复合污染场地的原位修复提供了理论依据。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DOI:10.16085/j.issn.1000-6613.2022-0221
发表时间:2022
2

小跨高比钢板- 混凝土组合连梁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小跨高比钢板- 混凝土组合连梁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DOI:10.19701/j.jzjg.2015.15.012
发表时间:2015
3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DOI:10.7606/j.issn.1000-7601.2022.03.25
发表时间:2022
4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DOI:
发表时间:2020
5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DOI:10.5846/stxb201912262800
发表时间:2020

赵和平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30771087
批准年份:2007
资助金额:3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51878596
批准年份:2018
资助金额:6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21107091
批准年份:2011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30671089
批准年份:2006
资助金额: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21577123
批准年份:2015
资助金额:6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1070220
批准年份:2010
资助金额:3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0470862
批准年份:2004
资助金额:21.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厌氧甲烷氧化耦合高氯酸盐脱氯的微生物学机理研究

批准号:21577123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赵和平
学科分类:B0604
资助金额:6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厌氧微生物与ZVI协同还原脱氯转化含氯含硝基芳烃污染物的机理研究

批准号:50778158
批准年份:2007
负责人:徐向阳
学科分类:E1007
资助金额:34.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沸石协同热脱附DDTs污染土壤脱氯脱毒机理研究

批准号:51908171
批准年份:2019
负责人:刘洁
学科分类:E1006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有机氯代污染物催化加氢脱氯中溶剂协同供氢与降解机理

批准号:21377162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夏传海
学科分类:B0603
资助金额:8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