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树林湿地底栖动物多样性和环境效应机制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41176089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52.00
负责人:蔡立哲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厦门大学
批准年份:2011
结题年份:2015
起止时间:2012-01-01 - 2015-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杨文川,李超,周细平,傅素晶,刘莎,彭欣,曹婧,吴辰,陈昕韡
关键词:
环境效应机制红树林湿地底栖动物物种多样性
结项摘要

底栖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一直是底栖生物学研究的焦点之一,区域尺度甚至全球尺度的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对于生物资源的管理、全球变化和人类扰动的响应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红树林湿地已记录873种大型底栖动物,但环节动物门寡毛纲和小型底栖动物的研究很少。随着城市化和工农业废水的增加,红树林湿地正面临着水污染的影响问题,利用海洋底栖动物作为生物指标来评价红树林湿地环境质量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和管理者的关注。本项目拟采用红树林湿地现场生态考察和室内动物分类相结合的研究方式,运用形态分类、群落生态、多变量数理统计、高清晰数码摄像、DNA测序等技术,开展红树林湿地寡毛纲、原足目、端足目和自由生活线虫物种多样性研究,探索红树林湿地底栖动物的环境效应机制,筛选国外近几年提出的基于海洋底栖动物的生物指数,建立综合反映红树林湿地生态环境质量的生物指标体系,为红树林湿地底栖动物资源管理和生物监测提供理论支撑。

项目摘要

1. 《深圳湾底栖动物生态学》阐述了深圳湾大型底栖动物的生态价值、生物多样性、生态习性、群落生态、种群生态、次级生产力、功能群、生物指数和小型底栖动物群落生态等,收录了342种大型底栖动物,特别是其中收录了寡毛类动物18种。描述了83种大型底栖动物和自由生活线虫22个属的分类地位、形态特征和生态分布,展示了它们的外形图。本书运用寡毛类指数(OI)、物种多样性指数(H’)、大型底栖动物污染指数(MPI)、海洋底栖生物指数(AMBI)和多变量海洋底栖生物指数(M-AMBI)评价了深圳湾潮间带的环境生态状况,论述了生物指数统计值与平均值的差异及其原因,指出了设计底栖动物采样以及处理底栖动物数据时应注意的问题。2. 在我国,红树林湿地底栖动物粒径谱研究很少。根据2010 年1 月、4 月、7 月、10 月在湛江高桥红树林湿地获得的大型和小型底栖动物数据,构建了底栖动物生物量粒径谱,以期为湛江高桥红树林湿地的生态保护和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 1) 高桥红树林湿地生物量粒径谱基本为3 峰模式。第一峰在- 2 粒级,主要由线虫构成; 第二峰在4—12 粒级,主要由寡毛类、多毛类和小个体甲壳类构成; 第三峰在13—22 粒级,主要由大个体腹足类、双壳类和甲壳类构成。( 2) 木榄、桐花树和无瓣海桑生境在0—4 粒级之间出现一个明显的波谷,这个波谷介于线虫和寡毛类之间,是大型与小型底栖动物粒级交汇区。( 3) 高桥红树林湿地底栖动物正态化生物量粒径谱的斜率大于- 1,截距为16.533—18.150。桐花树( Aegicerascorniculatum) 和无瓣海桑( Sonneratia apetala) 生境的截距、最小粒级的生物量( BMS) 高于木榄( Bruguiera gymnorrhiza) 和盐地鼠尾粟( Sporobolus virginicus) 生境,说明桐花树和无瓣海桑生境的底栖动物生产力水平较木榄和盐地鼠尾粟生境的高; 秋季的截距、BMS 较其他季节高,说明秋季的底栖动物生产力水平较其他季节高。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DOI:10.16517/j.cnki.cn12-1034/f.2015.03.030
发表时间:2015
2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DOI:10.7606/j.issn.1000-7601.2022.03.25
发表时间:2022
3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DOI:10.12062/cpre.20181019
发表时间:2019
4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DOI:10.3969/j.issn.1003-0077.2018.11.009
发表时间:2018
5

PI3K-AKT-mTOR通路对骨肉瘤细胞顺铂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PI3K-AKT-mTOR通路对骨肉瘤细胞顺铂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DOI:
发表时间:2021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河口红树林恢复对底栖动物亚系统修复的进程和机制

批准号:40476040
批准年份:2004
负责人:叶勇
学科分类:D0606
资助金额:31.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福建红树林区水鸟与大型底栖动物的季节消长关系

批准号:40276028
批准年份:2002
负责人:林鹏
学科分类:D0606
资助金额:21.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海南东寨港红树林小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

批准号:41406176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刘均玲
学科分类:D0604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中国蟾蜍科两栖动物多样性调查、分类和系统演化研究

批准号:31372165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饶定齐
学科分类:C0402
资助金额:83.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