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九龙江河口海岸具类似底质、盐度和潮位的地段,选取植被恢复时间分别为4、7、17和43年的人工红树林,并以光滩和天然林分别为植被恢复的起点和终点,探索红树林恢复对底栖动物亚系统生态修复的过程与机制。研究红树林不同种植密度下底栖动物种类及数量的差异,得出底栖动物亚系统生态修复与红树林种植密度的关系;研究具不同优势种红树林的底栖动物种类及数量差异,设计野外定点试验和室内模拟实验,探索主要大型底栖动物对不同红树植物种类、不同状态叶片取食的差异,包括啃食的选择性及动植物营养关系,得出底栖动物亚系统生态修复与红树植物种类的关系;通过底质及红树植物生物量和凋落物量的分析,研究红树林植被恢复对底质的改造,以及探索红树林植被恢复过程中底质理化参数和凋落物的变化与底栖动物亚系统生态修复的关系。可从生态系统层次探索红树林植被恢复的生态功能,为河口区红树林植被恢复的生态系统定向改造提供科学指导和理论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PI3K-AKT-mTOR通路对骨肉瘤细胞顺铂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动物响应亚磁场的生化和分子机制
青藏高原--现代生物多样性形成的演化枢纽
农田节肢动物不同取样方法的综合比较
福建红树林区水鸟与大型底栖动物的季节消长关系
海南东寨港红树林小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
互花米草入侵和红树林生态替代对底栖食物网关系的影响及其机制
底栖动物改良疏浚区底质促进沉水植物恢复的效应及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