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计划完成预定目标,芪类化学及活性研究有的达到或超出国际现有水平。从植物中及用人工合成的方法获得了低聚芪类近50种,已鉴定结构46个,其中新化合物16个、新颖化合物6个。对异丹叶大黄素及白藜芦醇单体合成成功。进一步用该两个单体聚合成低聚芪也获得成功,由此可进一步开发这类化合物。药效表明Gn-3对白三烯生成抑制和受体拮抗体内外动物试验均有较强的作用,有望开发成为抗哮喘新药。天然活性成分BC-16及Vam-3(并合成成功)等的活性有待深入研究。通过该项研究培养了一批硕士博士和青年科技工作者,预计发表论文十余篇。该项目研究填补了我国对这类化合物的药理和化学系统研究的空白,部分工作正在申请1999年国家新药基金。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低轨卫星通信信道分配策略
当归红芪超滤物对阿霉素致心力衰竭大鼠炎症因子及PI3K、Akt蛋白的影响
三级硅基填料的构筑及其对牙科复合树脂性能的影响
基于相似日理论和CSO-WGPR的短期光伏发电功率预测
北京市大兴区夏季大气中醛酮类化合物的污染水平、来源及影响
反式-芪类库的构建及抑制Aβ纤丝形成活性的研究
流形上的低秩表示及其在图像视频聚类中的应用
聚类结构保持的降维技术及其拓展研究
基于稀疏低秩表示的子空间聚类算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