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引起哮喘特别是婴幼儿哮喘的重要原因,但是确切机制尚未阐明。树突状细胞DC是哮喘发病的始动环节,但是在下呼吸道RSV不会直接接触DC。RSV感染的靶细胞是气道上皮细胞(AECs)。本课题组首次发现RSV感染的AECs能够激活DC。在前期研究中,我们发现大鼠DCs与RSV感染的大鼠AECs共培养后出现功能性成熟,包括OX40L、TARC、MHCII和CD86的表达增高,大鼠DCsT细胞增殖的能力增强。我们推测,受到激活的DCs可促进CD4+T细胞的TH2分化,这可能是RSV感染诱发哮喘的一个重要机制。为证实这一假说,我们将复制AECs与DCs共培养模型,采用基因芯片、流式细胞仪等技术,从整体-细胞2个层次,观察mDCs基因表达的改变对CD4+T细胞的影响及其信号传导通路。本课题将从新的视觉阐明RSV感染诱发哮喘的分子和免疫机制,并为哮喘的防治提供新靶点。
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研究RSV感染的人类气道上皮细胞(RSV-HAECs)对人类树突状细胞成熟和功能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受到RSV-HAECs影响而激活的人类mDCs对CD4+ T细胞的作用。建立大鼠感染RSV后诱发哮喘的模型,通过淫羊藿治疗降低CRTH2来缓解哮喘症状。使用基因芯片对RSV-HAECs激活的人类mDCs进行分析,研究基因表达。侧重于可能促进CD4+T细胞向TH2分化的各种信号通路的细胞因子,观察其表达的改变。对基因芯片发现表达发生改变的且可能促进CD4+T细胞向TH2分化的细胞因子(即筛选出的细胞因子)进行进一步反向研究。分离并且培养大鼠骨髓来源的mDCs。以上筛选出的细胞因子,分别对表达增高的细胞因子加以抑制(siRNA转染mDCs),而对表达降低的细胞因子则通过构建质粒载体进行瞬时基因转染mDCs使目标基因表达增强。随后将经过以上处理的mDCs经大鼠尾静脉注入哮喘大鼠模型,如能使哮喘减轻则可反证所筛选出的阳性细胞因子是mDCs表达的与感染RSV后诱发哮喘相关的关键细胞因子。我们按照课题的研究计划,逐步深入实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我们证实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后树突状细胞表达CD86增强。呼吸道合胞病毒诱发加重哮喘的过程中,CD86或许有重要的作用。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过表达的lncRNA-n337374对哮喘有效。哮喘小鼠感染了过表达lncRNA-n337374的慢病毒后,哮喘症状缓解。lncRNA-n337374或许能成为哮喘治疗的一个靶点。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柚木光辐射前后的抽提物成分
气载放射性碘采样测量方法研究进展
基于FTA-BN模型的页岩气井口装置失效概率分析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治疗研究进展
基于二维材料的自旋-轨道矩研究进展
树突状细胞CRAC通道在哮喘气道炎症中的作用研究
支气管上皮细胞RSV持续感染诱导的气道高反应性机制
骨髓基质细胞对树突状细胞发化发育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温阳法对RSV感染哮喘小鼠支气管上皮细胞屏障作用的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