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多孔硅粉无氟化制备科学及其性能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50972075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33.00
负责人:杨学林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三峡大学
批准年份:2009
结题年份:2012
起止时间:2010-01-01 - 2012-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吴相伟,代忠旭,张露露,王秀艳,张鹏昌,范超
关键词:
负极锂离子电池三维多孔硅粉无氟化制备
结项摘要

单质硅因理论容量大、嵌/脱锂电位理想、与电解液反应活性低及储量丰富而成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的热点,但循环稳定性不理想已成为制约以实心硅颗粒为储锂母体负极材料实用化的瓶颈。在硅粉颗粒中造出三维孔隙,借助孔隙对硅颗粒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体积变化的"自吸收"效应,维持电极微观结构完整,是进一步提高硅负极可逆性能的有效途径。本项目以无氟浸出液对Mg2Si相的特征反应为基础,通过硅/镁高温熔炼、控温冷凝、无氟浸出等工艺得到多孔硅粉,研究其储锂性能及锂离子迁移特性。在对孔隙结构进行调控和优化的基础上,将前驱体溶液引入孔隙,在水热条件下同时实现炭化与球形化,得到循环性能优异的球形多孔硅/碳复合负极材料。项目将系统研究熔炼温度、冷凝速率、浸出条件及水热反应参数对多孔硅及多孔硅/碳复合材料的形貌、孔结构、组成与性能的影响规律,以期为高容量电极材料及其它多孔材料的研究与应用提供理论基础与借鉴。

项目摘要

单质硅因理论容量大、嵌/脱锂电位理想、与电解液反应活性低及储量丰富而成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的热点,但循环稳定性不理想已成为制约其实用化的瓶颈。在硅粉颗粒中构造三维孔隙,借助孔隙对硅颗粒体积变化的“自吸收”效应,维持电极微观结构完整,是进一步提高硅负极可逆性能的有效途径。本项目以无氟浸出液对Mg2Si相的特征反应为基础,通过硅/镁高温熔炼、控温冷凝、无氟浸出等工艺得到多孔硅粉,研究其储锂性能及锂离子迁移特性。在对孔隙结构进行调控和优化的基础上,将前驱体溶液引入孔隙,得到循环性能优异的球形多孔硅/碳复合负极材料。项目系统研究了熔炼温度、冷凝速率、浸出条件及水热反应参数对多孔硅及多孔硅/碳复合材料的形貌、结构、组成与性能的影响规律。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氟化铵对CoMoS /ZrO_2催化4-甲基酚加氢脱氧性能的影响

氟化铵对CoMoS /ZrO_2催化4-甲基酚加氢脱氧性能的影响

DOI:10.16606/j.cnki.issn0253-4320.2022.10.026
发表时间:2022
2

高压工况对天然气滤芯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高压工况对天然气滤芯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DOI:10.11949/0438-1157.20201260
发表时间:2021
3

三级硅基填料的构筑及其对牙科复合树脂性能的影响

三级硅基填料的构筑及其对牙科复合树脂性能的影响

DOI:10.11951/j.issn.1005-0299.20200093
发表时间:2020
4

面向工件表面缺陷的无监督域适应方法

面向工件表面缺陷的无监督域适应方法

DOI:
发表时间:2021
5

环形绕组无刷直流电机负载换向的解析模型

环形绕组无刷直流电机负载换向的解析模型

DOI:
发表时间:2017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有序多孔贵金属介观晶体的制备科学及其SERS性能研究

批准号:51471182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杨勇
学科分类:E0106
资助金额:8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多孔硅的制备及其特性研究

批准号:29273091
批准年份:1992
负责人:蔡生民
学科分类:B0205
资助金额: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三维多孔硅负极材料的微结构设计制备及储锂性能

批准号:21601014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秦锦雯
学科分类:B0104
资助金额:22.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纳米多孔硅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储锂性能研究

批准号:21401074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郝芹
学科分类:B0502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