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市民”的市民化:进程评估、影响因素和应对政策

基本信息
批准号:41701182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6.00
负责人:王洁晶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人民大学
批准年份:2017
结题年份:2020
起止时间:2018-01-01 - 2020-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秦波,刘涛,朱巍,杨笑天,隗佳,曹佳楠
关键词:
新市民城镇化模式市民化户口制度新型城镇化
结项摘要

China’s “new citizens” are growing quickly as a result of the reforms on the Hukou system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type Urbanization” strategy which promote the citizenization of rural-urban migrants. Under this circumstance, it is important for urban geographers to study how to increase the degree of citizenization of the “new citizens” and to avoid the so-called “pseudo-urbanization” problems plaguing the cities of Latin American countries. However, the "new citizens" are largely understudied because most scholars focus on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without local Hukou status. This proposed project will focus on the citizenization process of the “new citizens” in order to fill this research gap. First, we will summarize the criteria of obtaining local Hukou status of the cities and estimate the number of “new citizens” for each city. Second, we will proceed to evaluate the degree of the citizenization of the “new citizens” and examine the influence of the individual- and city-level factors as well as their interactions on the citizenization degree based on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in 10 selected cities in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and the Pearl River Delta regions. Finally, policy recommendations for increasing the degree of citizenization of the “new citizens” will be provided. By associating the study on “new citizens” with the transition of the development mode of China’s urbanization, the proposed project will facilitate the theorization of China’s urbanization and contribute to the theoretical development of urban geography in China through our micro-level empirical studies.

随着户籍制度改革深化,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和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落户城市的“新市民”群体正在迅速扩大。如何提高其市民化程度,防止陷入拉美式的“城镇化陷阱”,成为我国城市地理学者必须关心的重要研究议题。但是,现有研究主要聚焦于尚未取得城市户籍的流动人口,针对“新市民”的研究不足。本项目关注“新市民”的市民化进程,首先梳理全国各城市落户政策并估计其“新市民”数量。其次,通过对京津冀和珠三角地区10个城市的“新市民”开展问卷调查,估计其市民化程度和不同城市的差异,分析个人、城市及其交叉因素对“新市民”市民化程度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最后,为提高“新市民”市民化程度的政策设计提供基础性实证支持和建议。本项目将“新市民”的研究放到我国从“不完全城镇化”模式向“完全城镇化”模式转型的大背景中,通过对微观个体市民化程度的实证分析,有助于充实城镇化模式的理论研究,能丰富城市地理学的研究领域。

项目摘要

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使得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新市民”群体迅速扩大。如何提高其市民化程度,防止陷入拉美式的“城镇化陷阱”,成为我国城市地理学者必须关心的重要研究议题。在此背景下,本项目关注“新市民”的市民化进程、影响因素和应对政策。. 项目团队首先对流动人口市民化和新市民的政策和理论进行的了梳理和综述,建立了研究的理论框架,确定了分析分析视角和思路。研究团队选择北京和深圳两个市民化问题最为典型的特大城市开展问卷调查,采集大型微观数据库未能包括的关键问题和数据,分别获得了4061和1050份有效问卷。研究团队分析了新市民的市民化的影响因素,发现市民化程度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包括新市民的主观和客观的社会融入、长期定居和落户意愿、心理健康以及行为适应等。基于此,研究分别以不同维度的市民化程度为因变量,在不同的研究中探讨了其影响因素和机制,形成了若干篇学术论文发表或者在审稿过程中。. 根据数据分析和与现有研究的对比,研究发现全国平均的落户意愿比例大概估计为三分之一左右,但是不同城市之间和不同流动人口群体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市民化意愿和程度的影响因素主要分为两类:城市和个体/家庭因素。前者主要包括城市的规模、社会经济、文化和地域等,后者包括流动人口的社会经济属性的差异,主要包括:性别、年龄、学历、婚姻、就业、居住等等。通过北京和深圳等城市的研究,分析了新市民在城市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城市物质空间和社会空间等方面的需求。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研究团队开展了提高新市民的市民化程度的应对政策研究。从城镇体系视角,对不同规模、区位和等级城市的市民化政策提出了政策建议。在研期间,项目团队共计发表标注基金号的论文5篇,其中4篇SSCI论文,1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完成了项目申请书的研究目标。.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DOI:
发表时间:2016
2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DOI:10.7606/j.issn.1000-7601.2022.03.25
发表时间:2022
3

面向云工作流安全的任务调度方法

面向云工作流安全的任务调度方法

DOI:10.7544/issn1000-1239.2018.20170425
发表时间:2018
4

基于全模式全聚焦方法的裂纹超声成像定量检测

基于全模式全聚焦方法的裂纹超声成像定量检测

DOI:10.19650/j.cnki.cjsi.J2007019
发表时间:2021
5

货币政策与汇率制度对国际收支的影响研究

货币政策与汇率制度对国际收支的影响研究

DOI:
发表时间:2022

王洁晶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半城镇化农民生计状态评估及市民化阻滞因素与政策调控

批准号:41301121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汤青
学科分类:D0108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新型城镇化视角下农民工市民化的内在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

批准号:71673200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程名望
学科分类:G0413
资助金额:4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城中村被动市民化居民就业选择行为的政策影响机制研究——以江西为例

批准号:71363027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刘文
学科分类:G0311
资助金额:34.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4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转移劳动力自我雇佣与市民化互动机制研究

批准号:71473135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宁光杰
学科分类:G0313
资助金额:53.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