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植物中寻找抗HIV活性先导物是目前国内外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天然抗HIV活性化合物往往具有与合成药物不同的化学结构类型和比较特殊的作用机制,可为设计合成新型抗HIV活性化合物提供模板和新思路。本课题组从孟仑三宝木中发现四个结构新颖的瑞香烷大环二萜,具有极强的体外抗HIV-1作用,均具有较高的治疗指数(2747-20270)。其中一个化合物抑制HIV诱导的寄主细胞8166形成合胞体的作用EC50=0.37 ng/ml,而对8166的细胞毒CC50值为7.50 ug/ml,治疗指数20000以上。阳性对照药AZT的EC50=4.9 ng/ml。本项目拟对三种植物中瑞香烷二萜及其类似环系骨架二萜类化合物及其体外抗HIV-1活性的构效关系开展研究,以期发现高效低毒的抗HIV活性物质,为研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HIV新药提供优化结构。
发现植物来源的抗HIV活性先导物是目前国内外非常活跃的研究内容之一。本项目系统研究了不同产地的5种大戟科三宝属植物的化学成分,特别是二萜成分及其抗HIV活性研究。从5种植物中共分离鉴定了203个化合物,新化合物67个。发现部分二萜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体外抗HIV-1活性(EC50值达到ng/ml)而且治疗指数较高,值得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制、构效关系和对其成药性进行探讨。部分研究结果已经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1项并获得授权。该项目正式发表研究论文11篇,其中SCI论文9篇(包括3篇TOP15%的论文)。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氟化铵对CoMoS /ZrO_2催化4-甲基酚加氢脱氧性能的影响
小跨高比钢板- 混凝土组合连梁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基于二维材料的自旋-轨道矩研究进展
大环二萜类化合物及其类似物的合成
火殃簕及其近缘植物抗HIV活性二萜的药物资源研究
黔产3种凤尾蕨属植物中抗HIV活性二萜的研究
多模型下玄参环烯醚萜抗炎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