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压电免疫传感器快速准确鉴别脊神经前后根性质再行精确吻合重建人工反射弧治疗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

基本信息
批准号:81371968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80.00
负责人:曹晓建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南京医科大学
批准年份:2013
结题年份:2017
起止时间:2014-01-01 - 2017-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阙军,眭涛,孔德超,刘永涛,周晓吉,曹亮
关键词:
压电免疫传感器反射弧
结项摘要

Bladder dysfunction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was a clinical world challenge. Recently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artificial reflex arc reconstruction great progress has made. But the effect ratio was 60-70%. The major reason was the identification of spinal cord nerve root was very difficult. In clinic, the artificial reflex arc reconstruction operation often had troubles because accurate identification of the sacral nerve anterior and posterior roots could't achieve with the reenty methods. We study on the acetylcholinesterase piezoelectric Immunosensor and can fast and accuratly identify the lunbar anterior and posterior roots.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 whether acetylcholinesterase piezoelectric Immunosensor can fast and accuratly identify the sacral nerve roots, and achieve the accurate anastomosis of nerve root. Thus enhencing the bladder function.

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是困扰临床的世界难题,近来随着人工反射弧重建术的应用有很大进展,但有效率仅为60-70%。主要原因是胸或腰神经前后根与骶神经前后根吻合术中,神经根的鉴别采用解剖位置和神经根粗细结合电刺激确定,胸和腰神经后根较前根明显粗大,位于前根背侧易于鉴别,但骶神经前后根细小位置较深,很难辨认;而电刺激脊神经前根和后根都会引起膀胱收缩,无特异性。实验和临床上因术中无法准确鉴别骶神经前后根而致手术失败的情况时有发生。申请者在前一项国家自然基金课题【乙酰胆碱酯酶(AChE)压电免疫传感器快速鉴别周围神经运动束与感觉束 30973058】中,对胸和腰神经前后根的快速准确鉴别获得成功,能否用该传感器快速准确鉴别骶神经前后根,进而指导人工反射弧术中胸或腰神经与骶神经前根对前根、后根对后根精确吻合,增强排尿动力促进膀胱功能恢复?下一步将对此深入研究,以期提高人工反射弧重建手术的有效率。

项目摘要

用于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方法主要包括选择性的骶神经去传入,逼尿肌和括约肌的功能重建等。但是这些方法有很多局限性。Brindley首先采用的骶神经电刺激技术被认为是目前改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排尿功能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同样的,过于复杂的手术操作以及昂贵的手术费用成为了制约此项技术的最大的问题。.目前,很多研究都在关注支配膀胱的神经功能重塑以期改善患者的储尿和排尿功能。由于脊髓圆锥上方的脊髓损伤通常保留低位排尿中枢的完整,肖传国通过建立“皮肤-中枢神经-膀胱”的反射旁路代替原有的排尿反射。1994年,肖传国在大鼠模型上进行了硬膜内的吻合,手术方法具体为将L4神经根的前根与L6神经根的前根进行吻合,并保留了L4神经根后根的完整。这项技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并使得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获得了重大的突破。另外侯春林等人在比格犬动物模型上将L5神经根的前根与S2神经根的前根进行硬膜内吻合从而建立了“跟腱-中枢神经-膀胱”的反射旁路。他们同样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但是一些局限性阻碍了这项技术的发展,由于神经移位手术采用硬膜内吻合,吻合神经纤维数目较少,吻合口的神经根易发生神经纤维变性;硬膜囊内的脊神经只有软脊膜包裹,缺乏厚而坚韧的保护册,因此在缝合过程中很容易损伤神经。.为了减少这些局限性,我们在尸体标本上通过测量相关距离以及对神经根进行计数尝试用硬膜外吻合技术代替硬膜内吻合技术。基于我们之前测量的这些数据,我们希望硬膜外吻合技术可以成为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更安全,更简单的方法。在研究中,我们在尸体标本上将S1神经根的前根与S2神经根的前根进行吻合,证实了硬膜外神经根吻合技术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可行性。同时结合压电免疫传感器技术实现在术中快速准确鉴别前后根,防止吻合神经为性质不同的神经,提高手术成功率。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压电驱动微型精密夹持机构设计与实验研究

压电驱动微型精密夹持机构设计与实验研究

DOI:10.3969/j.issn.1004-132x.2022.11.006
发表时间:2022
2

Ordinal space projection learning via neighbor classes representation

Ordinal space projection learning via neighbor classes representation

DOI:https://doi.org/10.1016/j.cviu.2018.06.003
发表时间:2018
3

基于纳米铝颗粒改性合成稳定的JP-10基纳米流体燃料

基于纳米铝颗粒改性合成稳定的JP-10基纳米流体燃料

DOI:
发表时间:2021
4

基于非局部理论的黏弹性基体中压电纳米梁热-机电振动特性

基于非局部理论的黏弹性基体中压电纳米梁热-机电振动特性

DOI:10.11887/j.cn.202006018
发表时间:2020
5

Image super-resolution based on sparse coding with multi-class dictionaries

Image super-resolution based on sparse coding with multi-class dictionaries

DOI:doi: 10.31577/cai 2019 6 1301
发表时间:2019

曹晓建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39800176
批准年份:1998
资助金额:1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30070767
批准年份:2000
资助金额:2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81871773
批准年份:2018
资助金额:5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81672152
批准年份:2016
资助金额:6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81171694
批准年份:2011
资助金额:6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0973058
批准年份:2009
资助金额:31.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硬膜外椎管内骶1(S1)与骶2(S2)前后根精确吻合重建人工反射弧治疗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功能障碍

批准号:81672152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曹晓建
学科分类:H0604
资助金额:6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脊神经前根吻合重建脊髓损伤肢体运动功能的基础研究

批准号:30801157
批准年份:2008
负责人:钟贵彬
学科分类:H0604
资助金额:19.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重建

批准号:30424010
批准年份:2004
负责人:侯春林
学科分类:H0509
资助金额:4.00
项目类别:专项基金项目
4

脊神经吻合后电刺激重建弛缓性膀胱排尿功能的基础研究

批准号:30371447
批准年份:2003
负责人:侯春林
学科分类:H0604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