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麝香诱导肝细胞恶性转化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2140712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6.00
负责人:章幼玉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厦门大学
批准年份:2014
结题年份:2017
起止时间:2015-01-01 - 2017-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王翀,张文青,阮航,李丹丹,毛丽媛,赵玉洁,吴丹红
关键词:
分子机制化学致癌细胞恶性转化人工麝香
结项摘要

Synthetic musk is a kind of personal care products, with large amount of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slow degradation rates, and bio-accumulative ability, has become a new type of environmental contaminant in recent years. Synthetic musk is associated with a variety of cancers as well as the migration of tumor cells, but the mechanism is not clear. Meanwhile, the environment protection policy about synthetic musk is imperfect. Therefore, understanding of the toxicity of synthetic musk, especially the mechanism of carcinogenicity, is important. In this study, we will investigate the carcinogenicity of synthetic musk and the mechanism involved in vivo and in vitro, using bio-informatics, molecular and cell biological and toxicological techniques. This study would help to understand the carcinogenicity of synthetic musk and the mechanism involved, assess the impact of synthetic musk on human health, explore the environmental triggers of human cancer, and provide suggestions for cancer preven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 protection policies.

人工麝香是一种个人护理用品,具有生产消费量巨大,难降解,易生物富集等特性,近年来已成为一种新型污染物。人工麝香被证实与多种癌症的发生以及肿瘤细胞的迁移相关,但其机制并不明确。同时,我国关于人工麝香的使用标准和环境保护政策尚不完善。因此,深入了解人工麝香的毒性,特别是致癌性及其分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将利用小鼠、裸鼠和L02人正常肝细胞等体内、外模型,结合生物信息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毒理学等多学科技术手段,详细了解典型人工麝香(二甲苯麝香,酮麝香,佳乐麝香和吐纳麝香)的致癌效应和作用阈值,比较几种典型人工麝香的毒性,深入了解人工麝香致癌的分子机制。本研究对于了解人工麝香的致癌效应,分子机制以及作用阈值,建立环境中人工麝香水平的质量控制政策,分析和评价人工麝香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探讨人类癌症的环境诱因,为癌症的防治提供思路有重要意义,也可以为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标准提供依据。

项目摘要

人工麝香是一种个人护理用品,具有生产消费量巨大,难降解,易生物富集等特性,近年来已成为一种新型污染物。人工麝香被证实与多种癌症的发生以及肿瘤细胞的迁移相关,但其机制并不明确。同时,我国关于人工麝香的使用标准和环境保护政策尚不完善。因此,深入了解人工麝香的毒性,特别是致癌性及其分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人正常肝细胞L02作为模型,结合生物信息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毒理学等多学科技术手段,详细了解典型人工麝香(二甲苯麝香和吐纳麝香)的致癌效应和作用阈值,比较2种典型人工麝香的毒性,深入了解人工麝香致癌的分子机制。我们的实验结果表明人工麝香体外暴露可诱导L02细胞恶性转化,且通过基因芯片分析筛选出诸多差异表达基因, 其中MAPK、Jak-STAT 和mTOR等与肿瘤发生发展相关的经典的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二甲苯麝香的致癌过程;吐纳麝香暴露筛选出的差异表达基因则大部分汇集在MAPK、PI3K-AKT、TGF-β等信号通路中。进一步研究发现TGF-β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二甲苯麝香的致癌过程,具体的机制如下:二甲苯麝香通过降低TGF-β的表达减弱TGF-β对C-myc的负调节,C-myc的过表达又通过抑制P15的表达来减弱对G1期细胞的阻滞作用从而推进了细胞周期的进程,促进细胞的无限增殖与生长,最终发生癌变。本研究对于了解人工麝香的致癌效应,分子机制以及作用阈值,建立环境中人工麝香水平的质量控制政策,分析和评价人工麝香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探讨人类癌症的环境诱因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可为癌症的防治提供思路,为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标准提供依据。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DOI:10.7498/aps.67.20171903
发表时间:2018
2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DOI:10.16517/j.cnki.cn12-1034/f.2015.03.030
发表时间:2015
3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DOI:10.3969/j.issn.1003-0077.2018.11.009
发表时间:2018
4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治疗研究进展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治疗研究进展

DOI:
发表时间:2018
5

结核性胸膜炎分子及生化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

结核性胸膜炎分子及生化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

DOI:10.3760/cma.j.issn.1674-2397.2020.05.013
发表时间:2020

章幼玉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砷诱导肝细胞恶性转化与组蛋白修饰的关系

批准号:30972561
批准年份:2009
负责人:杨艳梅
学科分类:H3013
资助金额:3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HBx诱导SOCE-calcineurin-NFAT信号在肝细胞恶性转化中的作用

批准号:81001063
批准年份:2010
负责人:姚景宏
学科分类:H18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细胞外微环境应力在肝细胞恶性转化中作用及其机制

批准号:30600594
批准年份:2006
负责人:赵刚
学科分类:H1808
资助金额:22.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典型多环人工合成麝香在人工湿地系统中的环境行为及其影响机制

批准号:41501514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陈芳
学科分类:D0711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