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以铃夜蛾属近缘种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和烟青虫H. assulta为研究对象,以二者性信息素组分比例基本相反为切入点,运用AFLP-QTLmapping结合候选基因研究近缘种性信息素比例差异的遗传机制。棉铃虫和烟青虫具有相同的地理分布区,其性信息素组分相同,均为顺-9-十六碳烯醛((Z)-9-hexadecenal,Z9-16:Ald)和顺-11-十六碳烯醛((Z)-11-hexadecenal,Z11-16:Ald),但比例基本相反。自然条件下,二者通过释放不同比例的性信息素组分完成种内化学通讯,实现种间生殖隔离;实验室条件下,两种昆虫可以杂交并产生可育后代(烟青虫♀×棉铃虫♂)。本研究拟将两近缘种单对杂交和回交,分析亲本、杂交代和回交代雌蛾性信息素组分比例,利用AFLP-QTLmapping结合候选基因,系统研究两近缘种性信息素比例差异的内在遗传机制。
铃夜蛾属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和烟青虫H. assulta具有相同的地理分布区, 其性信息素系统的生物活性组分相同,均为顺-9-十六碳烯醛((Z)-9-hexadecenal,Z9-16:Ald)和顺-11-十六碳烯醛((Z)-11-hexadecenal,Z11-16:Ald),但比例基本相反。本项目以棉铃虫和烟青虫为研究对象,以二者性信息素组分比例基本相反为切入点,拟通过棉铃虫烟青虫单对杂交和回交,在检测棉铃虫、烟青虫,杂交及回交代雌蛾性信息素比例的表现型的同时,利用AFLP等现代分子技术确定其基因型,运用QTL分析(数量性状定位)定位控制棉铃虫烟青虫控制性信息素比例差异基因在染色体上区域,进而通过基因克隆、表达相关基因,同时结合候选基因的研究方法双管齐下,从机制上阐明姊妹种棉铃虫和烟青虫种间隔离的性信息素组分比例的遗传机制。.取得了如下成果:.1..测定了亲本棉铃虫和烟青虫性信息素Z9,Z11-16:Ald的比例:二者分别Z9,Z11-16:Ald为94:6和6:94,比例相反。.2..证实了棉铃虫雌和烟青虫雄性信息素表型差异的遗传基础:通过杂交、回交,测定了性信息素表型,证明棉铃虫和烟青虫性信息素表型差异是由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3..证实了棉铃虫和烟青虫雄虫对性信息素反应的遗传基础:通过测定棉铃虫雄、烟青虫雄、RS雄、和回交代RSR和RSS雄的性取向,发现RS雄和RSR雄的性选择表现为棉铃虫,而RSS雄的性取向发生1:1分离, 证实棉铃虫和烟青虫雄蛾对性信息素Z9和Z11反应的遗传基础是单基因控制的隐形遗传。.4..回交代的AFLPmapping:获得了12个有价值的分子标记,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棉铃虫和烟青虫对性信息素的嗅觉编码及其遗传基础
棉铃虫和烟青虫性信息素受体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棉铃虫和烟青虫信息素结合蛋白功能的体内研究
棉铃虫及近缘种性信息素受体结构与功能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