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利用1,2二甲肼诱导的大鼠肠癌模型和人胚纤维母细胞体外培养模型,测定癌变过程及细胞转化过程端粒酶活性的改变规律;并观察端粒酶活性抑制后对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发现人胃癌结肠癌和直肠癌组织中的端粒酶阳性率达90%,提示端粒酶可能是胃癌及结直肠癌早期诊断的一个很好的肿瘤标记物。大鼠肠癌发生和人胚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模型中,都发现端粒酶活性逐渐增高,说明端粒酶的激活发生在肿瘤发生的早期,与细胞的恶性变密切相关。另外还发现端粒酶抑制剂3’—叠氮—3’—脱氧胸腺核苷(AZT)和人端粒酶模板区的硫代反义寡核苷酸(S-Oligos)在对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有望成为新型的抗肿病药物。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温和条件下柱前标记-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枸杞多糖中单糖组成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治疗研究进展
hTERT基因导入研究端粒酶在石棉致癌中的作用
miRNA在化学致癌过程中的功能性研究
人支气管上皮细胞转化模型及其在化学致癌研究上的应用
化学物致癌过程中的免疫机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