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长江中下游地区北纬约25 - 31 间的网纹红土,利用红土原样粒度和石英单矿物粒度特征,研究网纹红土的多元成因及空间分布规律,尤其揭示风成特性网纹红土的区域性分布规律,以及其对南方第四纪冰期大规模风尘堆积的指示意义。用稀土元素(REE)配分模式和Nd、Sr同位素示踪的方法,研究风成特性网纹红土的物源,主要探究其与相近时代下蜀黄土和北方黄土间可能存在的亲缘关系。选择典型网纹红土剖面,研究红土粘粒的硅铝率、硅铁铝率和铁富集率,以及红土易迁移元素(Ca, Mg, K, Na, Sr, Ba, Rb)和难迁移元素(Ti, Zr)间的比例,选定可敏感指示红土化学风化强度的古气候指标。用有效的古气候指标,系统研究不同区域网纹红土的风化强度,结合红土年代学探索的成果,揭示网纹红土包含的古气候信息。通过本项目的实施,使网纹红土的形成和南方第四纪环境,以及亚热带、热带土壤发生学的研究上一个新的理论台阶。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居住环境多维剥夺的地理识别及类型划分——以郑州主城区为例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火灾情况下客流疏散能力评价
南方风尘堆积中网纹红土风化成壤特征时空变化和古环境研究
长江中下游典型红土剖面中1.4nm粘土矿物过渡相的成因及气候环境意义
广东沿海“老红砂”的成因、时代及古环境意义
长江中下游典型红土剖面微生物类脂分子特征及其气候环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