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发精神分裂症与遗传因素关系密切,其发病机制与神经发育异常有关,而MiRNA基因则是与神经发育有关的精神分裂症候选基因的调控基因。本课题以早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从分子遗传学和精神药理学角度,初步探讨miRNA195基因结构、及其对BDNF(BDNF、Trk,SST、NPY、PV)相关信号通路基因调控在早发精神分裂症病理机制中的作用。采用荧光标记探针对miRNA195基因多态性分型,分析它与早发精神分裂症病因及临床特征之间关系;同时对100例早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奥氮平治疗12周,比较治疗前、治疗后BDNF、Trk、SST、NYP、PV等基因的外周RNA及蛋白质水平变化,分析miRNA195对BDNF信号通路RNA及蛋白质水平的调控、以及与早发精神分裂症病因和临床疗效等之间关系。从而为精神分裂症的基因诊断、临床治疗和新药研发等提供科学依据。
早发精神分裂症与遗传因素关系密切,其发病机制与神经发育异常有关,而MiRNA基因则是与神经发育有关的精神分裂症候选基因的调控基因。miRNA195基因可能调控BDNF(BDNF、SST、NPY)相关信号通路基因,而其调控异常可能与精神分裂症发病机制有关。故本课题以早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了100例患者miRNA195基因测序,并对1000例早发精神分裂症进行miRNA195调控基因BDNF、SST及NPY基因多态性的关联分析。结果发现miRNA195基因在中国汉族精神分裂症人群中并未发现有点突变,但BDNF多态性Rs16917234及Rs16917234基因型存在统计学差异(分别为χ2 =9.17,P=0.010; χ2 =73.47,P=0.000);SST基因多态性Rs4988514, Rs17728902及Rs13434247基因型也存在统计学差异(分别为χ2 =13.89,P=0.001; χ2 =26.67,P=0.000;χ2 =19.77,P=0.000)。同时对100例早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奥氮平治疗12周,比较了治疗前、治疗后外周血miRNA195表达水平,BDNF、SST及NYP基因蛋白质水平变化,结果发现外周血miRNA195表达水平,精神分裂症组基线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但治疗12周后显著升高至正常水平,早发精神分裂症miRNA195基因表达水平与BDNF及SST血浆浓度相关分析存在有统计学意义,但与NPY血浆浓度相关分析没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结论为早发精神分裂症存在有miRNA195基因表达水平及调控BDNF(BDNF、SST、NPY)相关信号通路基因表达的异常,经抗精神病药物奥氮平治疗后,精神症状缓解,认知功能恢复,其miRNA195基因表达水平及调控均恢复正常,因此miRNA195基因可能与早发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及药物疗效有关,为精神分裂症的基因诊断、临床治疗和新药研发等提供科学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不同施氮方式和施氮量对马尾松和木荷幼苗根系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
府河-白洋淀硝酸盐来源判定及迁移转化规律
水位和施氮对若尔盖高寒湿地土壤非共生固氮的影响
女性早发冠心病的血浆microRNA表达谱及其相关发病机制的探讨
全基因组CpG-SNPs与早发胃癌发病风险及其机制研究
基于神经影像指标的早发精神分裂症早期识别与发展轨迹研究
SKA1基因在骨肉瘤原发耐药中的作用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