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缺血性脑病临床疗效良好。多种细胞因子与脑缺血性损伤程度及修复有关,而其中IL-6在众多的细胞因子中处于受损脑组织修复保护的核心。STAT3 激活与拮抗NMDA毒性体现了IL-6的神经保护作用,包括神经元活性明显增强、神经元凋亡显著减少和神经元内ca2+超载减轻。本研究应用动物造模方法大脑中动脉阻塞(MACO)复制大鼠缺血再灌注脑损伤模型,进行随机可比对照性研究。观察在电针刺激的影响下,脑梗塞灶组织表达IL-6以及IL-6受体表达的情况;脑组织内细胞信号转导通路STAT3激活、ERKI/2磷酸化水平情况;脑组织 NMDA的表达、神经元细胞内 Ca2+浓度变化情况。分析电针调控脑组织IL-6-STAT3-ERKI/2与NMDA-Ca2+浓度之间的关系。以探索电针调控脑内表达IL-6- STAT3信号通路促进受损神经元修复的途径。
研究背景:目前国内关于缺血性脑损伤与IL-6的研究大多为临床观察报道,基础研究较少,临床观察为血清IL-6浓度的观察,这并不能说明中枢神经系统内IL-6的作用及其途径,及中枢内IL-6与血清IL-6之间神经元受损的相关性;针刺调节IL-6在脑组织内表达及其途径以及保护神经元的机理探讨相对更少。.研究方案:本研究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进行随机可比对照性研究,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以从IL-6细胞信号调控角度,探讨电针刺激保护缺血性脑损伤神经元的可能机制。.研究结果:1.神经行为学评分: 缺血再灌注6 h,24h,电针组均优于模型组(均P<0.01)。2.血清IL-6水平:从脑缺血再灌注6 h到24h,随着时间的延长下降,电针治疗后,血清IL-6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3.脑组织IL-6:脑缺血再灌注24h后,模型组海马IL-6表达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1);电针组海马IL-6表达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IL-6在脑内表达与血清变化不一致。不能简单的从血清水平角度完全确定IL-6一定是有脑损伤作用的。4.NR2A、NR2B:脑缺血再灌注24h后,模型组大鼠海马NR2A表达明显上升,NR2B表达明显下降;经电针治疗,海马NR2A表达高于模型组(P<0.05),NR2B表达则低于模型组(P<0.05)。5.IL-6RαmRNA、gp130mRNA:从缺血再灌注6 h到24h, IL-6RαmRNA表达随着时间的延长下降,gp130mRNA表达随着时间的延长上升:电针治疗,可以上调缺血再灌注所致脑损伤神经元IL-6受体mRNA及信号转导子gp130mRNA的表达。6.STAT3、ERK1/2:电针治疗可以激活脑神经元内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STAT3,激活调节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研究结论:缺血性脑损伤发生时,尽早介入电针治疗,有助于减轻神经功能受损程度;电针治疗可以上调脑神经元IL-6受体mRNA及信号转导子gp130mRNA的表达,继而引起IL-6蛋白表达升高,引发脑神经元内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STAT3激活,调节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的激活,同时激活NMDA受体亚单位NR2A的蛋白表达上升,减少NR2B蛋白过度表达,从而促进神经元再生,抑制自由基生成,减轻缺血引起的脑损伤,促进脑组织修复,发挥脑神经保护作用。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Protective effect of Schisandra chinensis lignans on hypoxia-induced PC12 cells and signal transduction
Efficient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organic dyes and reaction mechanism with Ag2CO3/Bi2O2CO3 photocatalyst under visible light irradiation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基于 Kronecker 压缩感知的宽带 MIMO 雷达高分辨三维成像
Engineering Leaf-Like UiO-66-SO_3H Membranes for Selective Transport of Cations
Notch通路在电针预处理脑保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缺血再灌注脑内MAPK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及电针干预作用的研究
电针调控PirB信号通路促进脑缺血后神经功能恢复的研究
调控视神经星形胶质细胞STAT3信号传导通路对视神经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