砷代谢过程研究较多,但针对唾液砷的代谢研究很少。最新研究表明,砷可以通过唾液这一新的途径进行代谢,并有望作为新的非侵入性砷暴露生物指示物。研究唾液砷代谢产物和形态分布有望从新的角度认识砷在体内的代谢和毒理学过程,具有重要基础理论意义。然而,唾液砷作为一个崭新的砷代谢和形态分析研究领域,代谢机制和规律还不清楚,分析方法和技术还不成熟,这些方面限制了有关科学问题的深入研究。本课题将针对唾液砷代谢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工作,通过建立多色谱分离多质谱检测的定量、定性分析体系,提出成熟、有效的唾液砷形态分析方法和技术,系统研究饮水、燃煤、食品和临床药物四种典型摄入途径下唾液砷代谢的形态、速度、剂量等特征和规律,揭示新的代谢过程,探索新的致毒机理,并通过数据相关性分析,为深入研究新的砷暴露生物指示作用、完善砷体内代谢理论提供科学依据。
唾液砷是砷在体内又一新的代谢途径。有关唾液砷的前期研究也表明,唾液有望成为新的砷暴露生物指示物。与血液相比,唾液具有非侵入、便采集、好保存、易处理的特点,更适合环境污染物健康暴露程度的筛查。同时,弄清唾液砷代谢产物和形态分布特征对进一步完善砷体内代谢过程研究具有重要基础理论意义。但是,针对唾液砷形态分析的方法技术还需完善,典型砷摄入途径唾液砷形态分布特征还不清楚,这些方面都是进一步开展唾液砷形态分析及其生物指示作用研究的关键。本课题紧密围绕唾液砷形态分析方法、典型暴露途径唾液砷形态分布特征等关键科学问题开展了实验研究。成功建立了多色谱分离形态分析方法、基于高效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和气相色谱分离-原子荧光光谱的唾液砷形态分析系统,进一步完善了唾液砷形态分析方法和技术;建立了固体样品中砷生物有效性评价方法,研究了粉煤灰颗粒中砷的生物有效及中成药和典型含砷食品中砷的生物有效性;采样了临床病人的唾液样品,研究了静脉注射和口服含砷药物唾液砷的形态分布特征;通过采集焦化厂工人唾液,分析了职业暴露条件下唾液砷的存在形态;通过摄入海产品,分析测定了海产品摄入以后唾液砷的代谢过程和产物特征。研究为揭示不同途径摄入砷在唾液中代谢新途径、开发新的砷暴露生物指示物以及完善砷体内代谢理论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和分析测试方法。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纵肋-面板疲劳开裂的CFRP加固研究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基于SSVEP 直接脑控机器人方向和速度研究
小跨高比钢板- 混凝土组合连梁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典型水华蓝藻砷代谢对不同形态磷源的响应与机制
南方典型高砷区土壤砷形态的空间分异及其形成机制
细菌砷氧化驱动的砷脂形成和代谢途径的变化
典型湖泊浮游生物与水体砷形态的时空变化及其耦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