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体积肝移植术后易出现小体积综合征(SFSS),其中供肝再生障碍和对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敏感性增加是关键因素,但其机制不明。目前证实激活的补体产物一方面加重IRI(有害),另一方面参与肝脏的再生(有利)。因而,现有的补体抑制策略虽能降低IRI,但同时也会抑制肝脏再生。我们在前期工作中发现:尽管补体对启动肝脏再生信号是必需的,但适量的补体抑制不仅减轻IRI,同时能促进再生;而补体终末途径产物- - 膜攻击复合物(MAC)既增加IRI又阻碍再生。据此提出如下假说: 小体积肝移植术后过度激活的补体产物加剧肝脏IRI并损伤肝再生功能(其中MAC起主导作用),是发生SFSS的关键机制之一。本课题拟通过靶向型CD59特异性抑制MAC形成,以期减轻IRI并改善肝再生,有效防治SFSS,为提高移植器官成活率提供实验依据。
临床供体的严重短缺迫使“边缘性”供肝成为一种新的选择,其中,小体积肝移植已成功应用于临床。研究表明:小体积供植术后易出现移植肝功能障碍甚至无功能,其中供肝再生障碍以及对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and reperfusion injury ,IRI)的敏感性增加是关键因素,但其机制不明。补体系统的激活扮演了加重IRI及参与肝脏再生的双向角色,因而旨在降低IRI的补体抑制策略可抑制肝脏再生。然而,涉及到肝脏IRI及再生中的补体机制(特别是肝移植背景下的)鲜见报道。补体途径终末部分的激活导致C6,C7,C8和C9的顺序组装,形成膜攻击复合体(member attacking compound, MAC)。MAC既能直接导致细胞溶解,又能刺激细胞释放炎症性细胞因子。抑制终末补体途径和MAC形成,主要通过 CD59 的活性来实现。CD59能与C8和C9结合,从而抑制MAC的形成。与野生型小鼠比较,CD59-/-小鼠(缺乏 CD59,不能阻断 MAC的形成)因缺乏 CD59对MAC的调控,MAC表达上调,肝脏I/R处理后IRI显著增加,PHx后肝脏再生障碍严重,组织坏死面积及血清ALT水平明显升。进一步以MAC为靶点制备CR2-CD59融合蛋白,使其仅靶向性地干预补体系统的终末通路,结果惊喜地发现:经CR2-CD59处理的CD59-/-小鼠,阻断MAC形成的同时明显改善肝脏损伤并促进肝脏再生。利用小鼠50%原位肝移植模型进行了研究发现:术后48小时肝组织中反映MAC形成的C9呈强阳性;采用CR2-CD59部分抑制MAC的形成,移植肝损伤形态学明显改善, 坏死面积显著降低,且增生活跃, 7天生存率显著提高,结果提示:CR2-CD59显著减轻小鼠小体积肝移植的术后损伤。研究表明:MAC既加重肝脏IRI又参与再生障碍机制。靶向性补体调控策略可能为提高小体积移植肝成活率提供一个潜在的靶点。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路基土水分传感器室内标定方法与影响因素分析
小跨高比钢板- 混凝土组合连梁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坚果破壳取仁与包装生产线控制系统设计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圆柏大痣小蜂雌成虫触角、下颚须及产卵器感器超微结构观察
小体积肝脏移植物损伤及缺血预处理对其保护作用的研究
肝脏再生的细胞和分子调控机制
抑制MIF蛋白通过调控炎症因子促进小鼠耳蜗毛细胞的存活
无创电刺激调控小胶质细胞促进大鼠感光细胞存活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