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桥梁软颤振气动非线性十分明显,而目前研究却非常滞后。本课题首先基于非线性振动理论,建立适合表征桥梁软颤振的气动非线性自激力模型,提出非线性气动参数的识别方法,力求解决线性自激力模型面临的问题;然后通过风洞试验,研究大振幅自由振动系统的固有阻尼非线性及降低措施,旨在提高软颤振分析精度;接着融合风洞试验同步测振、测力和测压信息,从多种角度研究软颤振的主要影响因素,从而明确软颤振诱发条件;进一步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基于能量原理和反馈原理,揭示软颤振的驱动机理;在此基础上,给出提高软颤振临界风速的可行措施。通过本课题研究,可望在桥梁非线性气动力建模与参数识别、软颤振的风洞试验方法与数值模拟技术、软颤振机理解释与振动控制等方面取得突破,为弥补桥梁现行抗风设计理论和规范存在的不足,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在浙江大榭二桥、港珠澳大桥和郑州桃花峪黄河桥、盘锦辽东湾新区内湖东桥和中桥等节段模型风洞试验中,发现某些工况发生软颤振,气动力非线性现象尤为突出,而目前研究非常滞后。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 非线性自激力建模及气动力参数识别:根据软颤振非线性振动特点,建立纯扭和弯扭耦合非线性自激力模型。基于传统已有颤振导数识别理论及新建立的非线性自激力模型,研究软颤振非线性气动参数识别方法。(2)不同试验条件下软颤振测振、测压试验研究:针对2-3种典型主梁断面,通过改变初始阻尼比、攻角、模态频率、模态质量、试验风速等条件,获得纯扭和弯扭耦合软颤振位移、加速度及各测点压强时程。(3)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桥梁主梁断面软颤振:按风洞试验软颤振运动时程,强迫数值模拟模型振动,提取总气动力及各关注点时程,若力与能量各满足平衡方程,则可证明数值模拟方法可用于研究非线性软颤振;采用自由振动方法,捕捉计算不同条件下,桥梁软颤振响应,并与风洞试验结果对比分析。(4)非线性理论模型适用性及软颤振机理研究:基于桥梁风洞试验及数值模拟软颤振实测振动信号,识别非线性自激力模型气动参数,对理论模型精度和适用性进行验证。根据软颤振试验测量结果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提取总气动力及各关注点时程,建立力、能量两种平衡方程,关注扭转中心是否前移,非线性的强弱;从信号统计值、频率、功率谱、相关性和相位差等角度,追踪非线性因素导致反馈信号强度和极性演变过程,揭示软颤振诱发机理。(5)桥梁软颤振振动控制:通过风洞试验和数值模拟方法,结合机理解释,研究提高桥梁软颤振风速的有效实用的气动措施,包括措施的尺寸及具体位置;基于理论分析,研究采用主动吹气和吸气及阻尼器(机械措施)提高桥梁软颤振风速的有效性及可行性,包括阻尼器参数取值及具体布置方案。对以上几方面展开全面深入的理论、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取得了多项重要的创新性成果,在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期刊结构工程, 工程力学, 桥梁工程, 宇航工程及国际权威期刊工程结构, 风与结构已发表及录用论文10篇,发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论文8篇,培养博士生1名,硕士生3名,未来2-3年将陆续有更多相关成果发表。本研究在桥梁非线性气动力建模与参数识别、软颤振的风洞试验方法与数值模拟技术、软颤振机理解释与振动控制等方面取得成果,为弥补桥梁现行抗风设计理论和规范存在的不足,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跨社交网络用户对齐技术综述
粗颗粒土的静止土压力系数非线性分析与计算方法
主控因素对异型头弹丸半侵彻金属靶深度的影响特性研究
小跨高比钢板- 混凝土组合连梁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栓接U肋钢箱梁考虑对接偏差的疲劳性能及改进方法研究
大跨桥梁风致颤振的吸气绕流控制
大跨度桥梁非线性自激气动力及非线性颤振研究
超大跨斜拉桥颤振形态全过程数值模拟及机理研究
大跨度桥梁气动参数及耦合抖振的理论与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