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土地非农化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提出了保护农用地的观点.对非农化的途径、特点、数据分布特征和利益驱动机制进行了研究。调查了35个土地开发项目.对40位村干部和132家农户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了非农化过程中的土地增值及其分配机制.研究了地产对农民的多重效用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土地证券化与农地抵押贷款问题.研究了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村干部和农民在非农化中的博奕过程,提出各方都选择保护农地为均衡解的前提条件.分析了我国现有耕地保护政策的实施效果,建议中央制定农用地保护政策,在全国建立土地用途转化监测系统,设立生态保护基金,改革土地征用制度,制定城市增长管理政策,提高农业生产收入,保障土地综合利用规划和区划实施.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低轨卫星通信信道分配策略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基于图卷积网络的归纳式微博谣言检测新方法
基于系统建模的土地非农化碳收支调控研究
农地非农化过程中土地增值的机理、增值收益的分配及征地补偿的机制研究——以北京市近郊区为例
土地、劳动力非农化互动机理及其乡村福利效应的多尺度研究—以武汉“两型社会”实验区为例
中国城市土地综合开发与规划调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