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汶川地震区已有测震及流动观测台站的基础上,在台站希少地区补充布设50台左右的PDS-1型超低功耗轻便数字地震仪器,弥补观测台站在一些区域过于稀疏的不足。收集龙门山及周边地区的深地震测深、石油地震勘探剖面和天然地震成像结果,建立地震区3D结构模型。用3D结构模型地震定位方法,对汶川地震余震序列进行精定位,获取发震构造结构图像,结合已有的地质、地球物理研究成果,探讨汶川地震的孕震机理、深浅构造关系及深部变形过程。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自然灾难地居民风险知觉与旅游支持度的关系研究——以汶川大地震重灾区北川和都江堰为例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F_q上一类周期为2p~2的四元广义分圆序列的线性复杂度
地震作用下岩羊村滑坡稳定性与失稳机制研究
时间序列分析与机器学习方法在预测肺结核发病趋势中的应用
汶川地震发震构造地表破裂(变形)的调查研究
芦山地震发震构造特征研究
以精定位背景地震活动性研究中国东部中强地震活动区隐伏发震构造
汶川Ms8.0地震形变场特征及其演化趋势的GPS观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