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地震是中国大陆近30余年来破坏性最为惨重的大震。由于逆冲兼右旋的发震构造和破裂机制,本次地震已造成大范围地壳形变和构造应力变化,并对周边乃至远程区域的未来地震危险性状况产生显著影响。.本项目将利用高精度、高密度和大范围的GPS观测资料,并结合活动构造基础资料和余震展布的时空规律,研究分析本次地震的同震形变场特征及其随时-空演化的趋势,为南北地震带的后续地震危险性判定提供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自然灾难地居民风险知觉与旅游支持度的关系研究——以汶川大地震重灾区北川和都江堰为例
基于ESO的DGVSCMG双框架伺服系统不匹配 扰动抑制
地震作用下岩羊村滑坡稳定性与失稳机制研究
混采地震数据高效高精度分离处理方法研究进展
汶川Ms8.0级地震滑坡的长期活动性及趋势研究
汶川地震震前-同震-震后InSAR垂直形变场动态演化特征与孕震机理研究
汶川Ms8.0级地震序列精定位及发震构造特征
汶川地震同震过冲及其震后恢复过程研究-基于形变观测和力学模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