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质与强迫障碍:认知行为治疗的靶点与机制

基本信息
批准号:81271493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60.00
负责人:李占江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首都医科大学
批准年份:2012
结题年份:2016
起止时间:2013-01-01 - 2016-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仲照希,李平,舒妮,卜力,徐子燕,韩海英,林起湘,罗佳,米丝
关键词:
认知行为治疗连接白质强迫障碍扩散张量成像
结项摘要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 is one of the common mental disorder in clinic, with the trait of early oneset, long course of disease, easily relapse and easily disability.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is one of the effective method to treat OCD in clinic, but its neuromechanism is still unknow. The program will compare OCD patients' differenc of completeness of frontal lobe- corpus striatum- thalamencephalon loop related brain area's white matter fiber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clinical sympton before CBT and after 12 sessions, using DTI technique and FA index. At the same time, it will compare the differenc between patients effentivly or in vail after CBT, analys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hange of white matter fiber completeness and healing effect. The program aim at ①studinging OCD patient's change of alba fiber after CBT, ②discussing neural mechanism in CBT to OCD, ③exploring predicted index of the healing effect in CBT to OCD, for providing academic foundation for patient's individual therapeutic plan.

强迫障碍是临床上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具有起病早、病程迁延、易复发、易致残的特点。临床实践已经证明,认知行为治疗是治疗强迫障碍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其产生疗效的神经机制尚不清楚。本项目拟以60例强迫障碍患者、40名正常对照为对象,采用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以各向异性分数(FA)值为指标,比较强迫障碍患者在认知行为治疗前、治疗12周时额叶-纹状体-丘脑环路相关脑区的白质纤维连接的完整性的差异及其与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同时比较其在认知行为治疗有效与无效两组患者间的不同,分析白质纤维连接的完整性的改变与疗效的关系。本项目旨在研究认知行为治疗强迫障碍的白质纤维变化,探讨强迫障碍认知行为治疗的神经机制;探寻预测认知行为治疗强迫障碍疗效的脑影像学指标,为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项目摘要

强迫障碍(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OCD)是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具有起病早、病程长、难以治愈、易复发等特点。有关OCD的病因和治疗是当前精神科研究的热点之一。神经影像学研究是研究强迫障碍机制的主要方法,目前的研究认为,强迫障碍是额叶-纹状体-丘脑-皮层(CSTC)神经环路相互之间的功能调节关系紊乱,而不仅仅是某个脑区出现异常。而脑功能区之间是通过脑白质相互连接起来的,是实现脑区内部及不同脑区之间的连接及形成环路的重要物质结构基础。因此,脑白质结构和功能缺陷被认为是强迫障碍发病的一个重要神经生物学基础。认知行为治疗(CBT)是治疗OCD的一线心理治疗方法,但其产生疗效的神经生物学机制仍不明确。针对这一现状,本研究应用扩散磁共振(DTI)对CBT治疗OCD患者的大脑白质的变化进行研究,发现其结构性基础,研究CBT治疗OCD的神经影像学机制;探寻预测CBT治疗OCD的脑影像学指标,为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共入组60例OCD患者和40名正常对照,进行基线的症状评估与MRI扫描。为患者提供14次CBT治疗,并进行治疗后的症状评估、MRI扫描。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显示:60例患者中12例患者脱落,48例患者完成了CBT治疗,治疗后强迫症状、焦虑、抑郁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表明单一CBT治疗能够有效的治疗OCD。对OCD患者基线的DTI数据进行分析,发现OCD患者右侧额上回、右侧壳核及左侧小脑、左侧顶上回白质FA值高于正常对照。首次应用纤维追踪技术构建白质网络,应用图论的分析方法发现:OCD和正常对照组的大脑网络均具有小世界网络的属性;和对照组相比,OCD患者全局效率降低,双侧额中回、右侧额上回中部、右侧中央前回、左侧枕中回、左侧后扣带回、左侧尾状核和左侧颞中回的节点效率降低。我们进一步分析了CBT治疗有效的患者的白质纤维变化,发现随着症状的改善,OCD患者CSTC环路中右侧额上回的FA值较治疗前降低并恢复正常。fMRI数据分析发现CBT能够改善OCD患者CSTC环路异常的功能协调性。本研究表明OCD患者CSTC环路的白质纤维完整性受损,局部节点效率降低,CBT可能通过重建CSTC环路的白质纤维连接而改善强迫症状,提示CSTC环路在OCD发病及CBT治疗机制中均具有重要作用,是治疗的关键靶点。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基于 Kronecker 压缩感知的宽带 MIMO 雷达高分辨三维成像

基于 Kronecker 压缩感知的宽带 MIMO 雷达高分辨三维成像

DOI:10.11999/JEIT150995
发表时间:2016
2

伴有轻度认知障碍的帕金森病~(18)F-FDG PET的统计参数图分析

伴有轻度认知障碍的帕金森病~(18)F-FDG PET的统计参数图分析

DOI:10.3760/cma.j.issn.0376-2491.2018.33.004
发表时间:2018
3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治疗研究进展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治疗研究进展

DOI:
发表时间:2018
4

惯性约束聚变内爆中基于多块结构网格的高效辐射扩散并行算法

惯性约束聚变内爆中基于多块结构网格的高效辐射扩散并行算法

DOI:10.19596/j.cnki.1001-246x.8419
发表时间:2022
5

丙二醛氧化修饰对白鲢肌原纤维蛋白结构性质的影响

丙二醛氧化修饰对白鲢肌原纤维蛋白结构性质的影响

DOI:10.7506/spkx1002-6630-20190411-143
发表时间:2020

李占江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81141016
批准年份:2011
资助金额:10.00
项目类别:专项基金项目
批准号:29502013
批准年份:1995
资助金额:9.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强迫障碍认知行为治疗的神经影像学研究

批准号:81141016
批准年份:2011
负责人:李占江
学科分类:H1006
资助金额:10.00
项目类别:专项基金项目
2

GIP/GIP受体信号作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治疗靶点的实验研究

批准号:81801055
批准年份:2018
负责人:苗晓蕾
学科分类:H0902
资助金额:21.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mTORC1信号作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关键治疗靶点的实验研究

批准号:81171025
批准年份:2011
负责人:吴安石
学科分类:H0902
资助金额:5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个体化精准靶点rTMS治疗强迫症脑网络机制研究

批准号:81771456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朱春燕
学科分类:H1006
资助金额:54.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